買房記
小時候,我們一大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和兩個姐姐,還有表姐及叔叔的孩子,近十口人住在租來的兩間房子里。兩間房一大一小,大的面積不超過20平方米。
房間是用木板間隔的,隔板厚度約1公分,拼接的,有縫隙。門是會吱吱響的對開木門,也有三條門縫。所以房間既漏風又漏聲,只能用報紙把縫隙糊起來。地板也有縫隙,小時候我就愛撬地板,會有意外的驚喜,比如找到硬幣、皮筋、洋畫(小畫片),甚至還找到過玻璃球。堂屋鋪的則是地磚,地勢比門口路面低不少,發大水時會被灌水,往外舀水成了我童年抹不去的記憶。
我稍大后,父母征得房東同意,在院子里搭了一小間房讓我住。后來,父母又把租的房子買了下來,然后改造成兩層樓。這時兩個姐姐出嫁了,爺爺已去世,奶奶原來住的那間房被拆遷后,分了一個單間在旁邊樓房里。這樣我們家就寬敞了,我一個人住在了二樓,一大間加一小間,有30平方米左右。我結婚就在這間房子里。
1993年左右,我們的房子被拆遷,我和夫人及孩子先住在南師大西山的一個小房子里過渡。復建房建好后搬了回去,新房在來鳳小區,三樓,三室一廳,90平方米。一家三口住這么大的房子,這在當時相當可以了。有客人說他要是有這么大房子,睡著也能笑醒!
接著進入了“學區房時代”。當時女兒上小學了,考慮到優質教育問題,尋思買個學區房。首選是力學小學,南京三大名小之一,而且就在我的單位南師大旁。我們看中了漢口西路的一套二手房,兩室一廳,55.35平方米,要價大概是32萬元。我們對房子基本滿意,但那時工資不高,希望能降到30萬元。中介堅決不答應,我們只好放棄,但直覺告訴我,他們會再聯系我的。果然,過了一段時間,中介打電話來,說可以30萬元轉讓了。我心中竊喜。因為此前又看了一些房子,有的面積太大,總價太高,承受不起;有的地段不好、朝向不好……
自此,每當看到學校門口浩浩蕩蕩的接送大軍時,我都暗自慶幸,覺得這套房子買得太對了!但老破小的缺點也很明顯:面積小,樓層偏,除了房子、過道和一排敞開的公共車棚外,什么都沒有,當然也沒有物管和門衛。
不過,當時為了這套學區房,還貸款壓力太大,左手拿的工資,右手就送銀行了。我們一咬牙一跺腳,把原來“能讓人睡著笑醒”的房子賣了,一次性還了房貸。
再后來,娘倆養了兩只狗,其中一只是大金毛。金毛小時候還好,奶乎乎的,大了以后,占地面積比人還大,家里“交通”明顯擁擠。并且每天要遛兩次,住五樓又沒電梯,樓道還沒燈,天黑下樓遛狗時常會嚇著人。再后來,女兒上了高中,學區房的光榮使命完成了,我們覺得,有必要再改善一下了!
開始到處物色房子。我的想法是,一定要買景觀房,這樣在家就可看到風景,既養眼又養心。那段時間,我常圍著紫金山轉。先是看了板倉街一處二手房,露臺幾乎連著紫金山,缺點是離山太近,觀山空間不夠。又看了太平門一套房,紫金山盡收眼底,但臨街,且是主要干道,車輛川流不息。
后來我們終于來到聚寶山附近的一個樓盤。我到仙林上班會路過這里,本來覺得又孤又偏,不成氣候,像城鄉接合部。進來后卻發現,里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景觀豐富且講究,特別是后面有座聚寶山,可以游園、散步、登山。在售樓處,看完沙盤,我直奔主題:有沒有能看到山的房子?銷售人員推薦了一套躍層,房屋面積173平方米,單價6644元。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山,樓頂是平頂,有欄桿,實際上也是一個大露臺,在上面可三面觀山:南觀紫金山,西觀朝陽山,北觀聚寶山……
看房過程中,我一直處于興奮狀態,其實在看到山的第一眼時,我就怦然心動了!就它了。由此,我們的住房由剛需型變成了舒適型。
2017年1月,南京地鐵4號線開通,聚寶山站就在小區門口。地鐵通了后,房價漲了多少我不知道,但我們出行更方便了,幸福指數大大飆升。
再后來,隨著國家的飛速發展,我家的經濟條件也越來越好。圓了山景房的夢想,我還有個田園夢,想過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都說“人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2015年,我買了一棟遠可觀山、近可賞水又面朝田園的房子!
有了這棟房子,我們的居住條件又從舒適型變成了享受型。
有一次,《新華日報》記者看到我在他們報紙上發表的《造園記》,就采訪我,讓我談談買房的理念。我說買房“要把自然帶回家”。有條件的話,優先買帶院子的房,哪怕位置偏一點,因為有了院子,就可栽花種草,家里就有了自然的氣息。如果沒有條件,不妨在家里的露臺上弄點石頭和盆栽?傊,人來于自然,就應該多親近自然。
“房”字上面是個“戶”字,“戶”為“家”之意,“房”和“家”兩者緊密相連。中國人的家庭觀念重,自然也會把房子看得很重,也因此才會有大宅門、私家園林、九十九間半……
其實,房子是有多重屬性的:既有商品、資產、投資的物質屬性;又有團圓、享受、呼應志趣的精神屬性。所以,房子并不那么簡單,買房也不只是買房……
時間:2023-07-29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新哪吒鬧海
- 前腳踏入,如翻云覆雨,伸手不見十指;后腳離開,如蓬萊仙境,水靜河飛,恍如隔世;回頭一望,天地之別,匪夷所思!
- 07-29
- 買房記
- 小時候,我們一大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和兩個姐姐,還有表姐及叔叔的孩子,近十口人住在租來的兩間房子里。
- 07-29
- 聽沙丘生長的聲音
- 上周還在院子里掃雪,這周竟在一天之內,雪全化了。新兵蛋子馬蘭·阿達勒別克是一名護邊員。
- 07-29
- 走西口與敕勒川
- 若干年前的一個深秋,我來到了河北張家口,群山蒼茫,涼風蕭瑟,環顧大鏡門長城及其標志性的“大好河山”匾額
- 07-16
- 秋天的脈絡
- 時序更替,一年四季中,秋天的步履最是輕盈。沒有如麻的雨腳,沒有暴跳的沙塵,沒有繁弦急管般的電閃雷鳴,連晝伏夜行陰陽相半的金輪、
- 07-16
- 白洋淀上
- 漣漪微起的水面上,獨自飄蕩著一葉漁舟。風同著水汽,颯颯撲面而來,像是起了薄霧。霧蒙蒙,水蒙蒙。白洋淀如一幅長卷畫,漸漸拉開。
- 07-16
- 古城墻下賞新梅
- 我喜歡梅花,喜愛梅花的品性——為了美化世界,它們等不及長出綠葉就綻開了花朵,在水瘦山寒的初春季,給人們帶來一抹溫暖的亮色。
- 07-16
- 古城無處不飛花
- 有人說,寫花花草草,題材卑微,格局不高,是小題大做。此言差矣。
-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