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頂上的童年
三十多年了,我沒再去過那里。那是位于滬東的鳳城二村,我在那里度過了一言難盡的童年時光。
鳳城二村是上海很早就建立的工人新村,那里以一條小路為界,分為兩個片區,一個叫小號頭,從一號到五十七號;一個叫大號頭,就是五十七號以上的門牌了。我家住在小號頭片區,可我喜歡的卻是大號頭——
第一,那邊有所民辦小學,用竹籬笆墻圍著,我常常扒開刷了柏油的竹子,看向里頭的那間音樂教室,聽孩子們跟著彈風琴的老師大聲唱歌。
第二,一百零八號的底樓有新村里唯一一家小賣部,什么東西都可以拆零售賣,醬油、老酒、陳醋不是一瓶瓶賣的,都可以零拷,由于零花錢極少,所以我就去那里用一分錢買兩根陳皮條吃。
第三,也是最吸引我們孩子的,那里居然有一座碉堡,誰也說不清楚它的來歷,我一直也沒見過關于這座碉堡的歷史記載。
據說建工人新村的時候,是想把這座水泥鋼筋碉堡給拆除的,都使用了炸藥,竟然摧毀不掉,只好保留了下來。只是隨著周圍地勢的抬高,它有點塌陷了,露出地面最上邊的是它的頂部,猶如一個寬寬的平臺,于是,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們孩子的一方領地。
盡管大人們嚇唬我們說,碉堡里可能藏著炸彈,但我們卻一點都不害怕,那里始終都有孩子們的身影。
女孩子喜歡在碉堡頂上跳橡皮筋,一邊跳一邊唱:“馬蘭花開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她們個個都是高手,樣樣都會跳,什么小皮球、金蘿卜、小火槍、跟班人,除了跳躍,還穿插著點、邁、勾、絆、攪、繞、盤、踩、掏、擺、頂、轉等十多種動作,花樣百出。
不過,她們敵不過調皮的男孩子。只聽一聲“沖啊”,男孩子已經沖到碉堡上,把跳著橡皮筋的女孩子轟跑了。男孩子開始跳上跳下地玩“官兵捉強盜”的游戲。
我喜歡當“強盜”,既要防止被抓,又要設法去營救伙伴,這種緊張感讓我覺得非常刺激,所以也跟著大家不斷地吼叫、狂呼。
說實話,其實我們也會常常猜測碉堡里面究竟藏著什么。我一直記得那個夏日的晚上。居委會組織每戶人家關門關窗煙熏蚊蟲,所有的居民都跑到外面乘風涼,我和幾個小伙伴便坐在了碉堡頂上。我們忍不住又瞎猜起來,有的說里面藏著手榴彈,有的說里面藏著百寶箱,有的說里面一準是個大老鼠窩。
我們來了勁,又是拔草,又是摳土,終于露出了小半截的碉堡槍眼。我們用帶著的手電筒仔仔細細地照著,最后確認里面啥也沒有。
也許我們是希望著有所發現的,可結果不免讓人生出無趣,因而有人提議,把那只當時還很稀罕的手電筒從槍眼里塞進去。到底有些舍不得,我們還先打開手電筒的后蓋,把里面嵌著的一個備用小燈泡取了出來。可是,就在這個夜晚,就在這座碉堡的頂上,我第一次認識了斗柄南指的北斗七星。從此,浩瀚無際而神秘莫測的星空成了我永遠的仰望處。
我搬離鳳城二村三十多年了,前些天,我第一次回到了那里。我迫不及待地來到大號頭片區,去尋找留在我童年記憶深處的那些地方。
民辦小學和一百零八號小賣部都不復存在了,但那座碉堡卻依然端存,只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它陷得更低更深了。加了層的房屋使空間變得狹小,原先四周開闊的碉堡仿佛成了一個倒扣的水泥盤子,涂上了淺黃色,還被圍了起來,用作臨時垃圾堆放處。
我問了幾個路過的孩子,他們中沒人知道這里是一座真正的碉堡,當然也沒有了像我們那樣的以碉堡為領地的童年生活。
我很想找到一處碉堡的槍眼,看看當年塞進去的手電筒是否還在,我還很想再一次坐在碉堡頂上遙看北斗,可現在都不可能了。不過,我想,即使這座碉堡最終淹沒在了塵埃里,也不妨礙我在想象中無數次地回到童年,坐在碉堡頂上仰望星空。
時間:2023-07-09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夢見鄉村
- 如果作家的描寫,能觸動人的心靈,能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一定不是落在紙上的那兩個字——震撼
- 07-09
- 碉堡頂上的童年
- 三十多年了,我沒再去過那里。那是位于滬東的鳳城二村,我在那里度過了一言難盡的童年時光。
- 07-09
- 初探伊犁
- 果然是“天蒼蒼,野茫茫”。天,何以會蒼翠?是伊犁之綠從河谷一直鋪展到天上——“天山之上”,此謂“空中草原”。
- 07-09
- 水鄉橋韻
- 橋,那么多座石拱橋,大小不一,錯落有致地搭建在這座城市里。這便是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踏入湖州時,它給我的第一印象。
- 07-09
- 故鄉的野菜
- 故鄉之于野菜,兩者間的關聯是必然的。你有什么樣的故鄉,就會有什么樣的野菜。
- 07-09
- 清明的杏花
- 怎么說呢,把“清明”算在眾多的節日里面像是比較牽強,在中國眾多的節日里
- 07-09
- 感受宿遷
- 我從小喜歡地理知識,存有幾冊“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的地圖集。
-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