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礦工的父親
我對礦工有一種天然親近感,因為父親做過20年礦工。1975年10月,生產隊組織完秋收后,正在搶種冬小麥,29歲的父親跟著一群青壯年男社員在忙著擔大糞。走在田埂的時候,他隱約覺得田邊的大路上有人一直在看自己,回到大路上發現是一名干部模樣的中年人。父親問他是否有事找自己,這才知道對方是村旁丁家山銻礦隊的副礦長,名叫陳倫先,偶爾從村子旁邊經過,已注意到父親好幾次了。
陳倫先問父親愿不愿意去銻礦隊給工人做飯?由于曾祖父、祖父都是廚師,廚藝遠近聞名,父親的廚藝當然也不差。顯然,陳倫先副礦長事先是作了一些了解的。父親沉思了一下,回答說愿意。于是陳倫先找到生產隊長,生產隊長說父親是壯勞力,去礦山做飯就少一人干農活,作為農民每天的工分不能少,需要交錢頂替,否則生產隊分糧的時候就沒有資格。當時的工分是每天3毛錢,父親去礦山做飯,就需要一個月給生產隊交9塊錢的工分錢,在那個年代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銻礦隊最后與生產隊達成的協議是,每個月給父親工資11塊錢,其中9塊錢交給生產隊,余下2塊錢父親自己留用。
父親后來說,雖然自己能留下的工資很少,但總比一分錢沒有強。于是他就走上了為礦山40多名礦工做飯的道路,一日三餐,擔水砍柴、淘米洗菜,雖然起早摸黑很辛苦,但父親的心情輕松明亮了不少。轉眼間三年過去了,父親的工資也從11塊錢漲到了13塊錢,不僅還清了祖父欠人的舊賬,偶爾也能為子女添一兩件新衣裳。父親說那時候的生活窮困、窘迫之余,還有著一點希望和快樂。
變化發生在1978年冬天。那天工人們吃過午飯后,父親洗完了鍋碗瓢盆,去嶺下水井擔水。回到廠區時,發現40多歲的徐家財礦長在院子里不停地走來走去,父親上前問有什么可以幫他的沒有?徐礦長卻問父親是否識字?在得知父親是上世紀60年代的高中生時,徐礦長一下跟撿到寶了似的,拉著父親到了他的辦公室。原來徐礦長第二天一早要去縣里開會,匯報礦山的有關設備和生產情況,正在發愁匯報稿的事情。聽了徐礦長的相關情況介紹后,父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寫完了匯報稿。徐礦長看后大為贊賞,說人才難得,就別在食堂做飯了,以后就下礦井當工人,有需要寫稿子的時候就在廠部寫稿子。這樣,父親就成為了銻礦隊的合同制工人。
父親后來多次說徐家財礦長是他生命中的貴人。徐礦長是轉業軍官,高大魁梧,16歲參軍,在部隊時任過騎兵營營長,軍人生涯中多次榮立戰功,為人正直勇敢,做事雷厲風行。徐礦長很欣賞父親的文筆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過了兩年,徐礦長調回縣城,父親還多次在出差路過縣城時去看望他。我對徐礦長的了解,也只有童年時的模糊印象,和上大學后父親在幾次閑談中講述到的內容。1997年下半年,我調到山陽中學工作,年底父親到縣城幫我帶孩子。一個周末晚上,父親非常高興地跟我說,下午他在去城里辦事的路上遇到了徐礦長,兩人有六七年沒見過面了,站在路邊一口氣聊了兩個多小時。我到北京工作后,有一年春節回家,父親告訴我,年前他在去縣城二姐家的路上又遇到了徐礦長,徐礦長已經80多歲了,還騎著自行車,身體硬朗得很,他們倆在一起聊了好幾次,不僅聊到了以前在銻礦隊的往事,還談到了如今子女孫輩的情況。往事如煙,兩人都認為如今的社會發展得真快真好,只是時間過得太快了一些。
父親很珍惜自己的合同制工人身份,無論是挖掘進、搞爆破還是運礦石,父親都沖在最前面,加之父親為人友善溫和,很快就擔任了生產小組長,他所負責帶領的那組工人在三班倒的輪班制中不斷創造出產量奇跡,多次受到礦上領導的表揚。在此期間,由于母親生病,二姐上小學兼顧家里,大姐住校上初中,針對我剛上學就出現的逃學和學習不用心現象,父親在當年初冬兩次于清晨帶我到礦井跟前,看他們是在怎樣簡陋艱辛的條件下挖礦的:一個架在礦洞上的大轆轤,一大卷粗麻繩,一個供工人站著垂直進出礦洞的大柳條筐,十幾件鋼釬、八磅錘、鐵鎬、鐵锨,外加兩臺架子車和五六個提礦渣用的藤條筐,就是他們小組的全部生產工具。我坐在礦井附近的一塊大石頭上,默默地看著父親和他的工友們在初冬的冷冽中是如何揮汗如雨的,一筐筐礦石和礦渣是如何被他們忙碌而有序地運出礦井深洞的,收工前的掘進爆破是怎樣緊張而準確計算和實施的等。第二次默默看完父親他們的艱苦勞作后,我跟父親說自己要回去上學,父親請一名工友順路送我下山,回到學校后,我再也沒有因為讀書學習的事情讓父親分心煩惱過。
1980年秋天,礦山的工人多了起來,除了食堂做飯需要增加人手外,后勤管理和采購的事情也多了起來,需要有人專項負責。礦上的幾位領導商量了一下,認為父親處事公道、對自己要求嚴格,又懂文字會財務,就安排父親負責礦山的后勤工作。父親于是離開礦井,開始了三年多的后勤工作。在那個商品經濟剛剛開始冒芽的年代,父親就懂得如何以最優惠的價格為礦山采購到質量最好的生產和生活物資,他和礦山的貨車司機不分晝夜地奔波在縣內外乃至省內外的各大廠家之間,從礦井里的掘進機械、排水設施、運輸設備,到工人們的工作服、安全帽、防水靴和口罩等,為礦山的穩定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資保障基礎。在那個年代,我聽到父親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屬于公家的東西,一根針都不能拿,要對得起良心,經得起考驗。在此期間,父親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銻礦隊的名字也改“隊”為“廠”,新建了三排廠房和一些生活設施,整個廠區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1984年初,由于礦山發生了一起安全事故,父親臨危受命,擔任了車間主任一職,負責礦山的安全生產工作。上任伊始,父親帶著技術人員,對礦山的三處礦井進行了細致的安全檢查,從技術和管理上消除安全隱患,并對過去的安全制度進行了修訂,要求大家按制度辦事,按程序操作。父親作為車間主任,總是與工人們一起下礦井、運礦石、搞技改、查隱患,因此工人們跟他相處得都特別愉快,一些小伙子遇到婚姻大事還經常找他出主意想辦法。由于上下團結一心,加之設備到位、管理到位,礦山產量連年上升,經濟效益和上繳利潤持續提高,工人們的工資待遇也有了很大改善。父親不僅在廠里口碑日隆,在縣礦業開發公司系統內也有了名氣。1987年勞動節的時候,父親被評為勞動模范,受到了縣里領導的接見,并在全縣表彰大會上作了發言。在隨后的兩年里,父親又被評為先進生產工作者、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先后受到了縣里和行署領導的接見。那幾年是父親職業生涯中的高光時刻,當時他剛40歲出頭,正是干事創業的好時光,不僅深得礦業開發公司領導和縣領導的重視,也深得礦山工人的擁護和支持。家里至今還保留有父親在勞動模范表彰大會上發言和領獎的照片,還保留有父親受到當時領導接見和座談的照片。父親也以此為榮,多次自豪地給我們談起那時候的場景和故事。
1990年夏天,父親在一次深入礦井檢查采礦面時意外受傷了。當他在縣醫院接受治療時,礦山作為縣里第一家破產售賣的地方國有小企業“吃螃蟹”了。父親在病床上得知后很傷心,很長時間沒有說話。父親出院后休息了一段時間,就去縣礦業開發公司下屬的桐木溝鋅礦上班。到新單位后,廠里領導有意讓父親繼續擔任車間主任一職,但父親提出只做普通工人。1992年春節,正在讀大學的我和兩個姐姐、母親到礦山陪值班的父親過春節,父親帶我參觀了礦山,實地體驗了礦工的生活。父親說,礦工是最淳樸、最辛勞、最可愛的,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善待礦工、關心礦工,他們的工作環境和所經受的未知與磨煉,是外人所感受不到也感受不了的。
此后兩年,因父親年齡接近50歲,礦山又是重體力活,廠里在征求父親意見后,安排父親回到了后勤崗位。回到了自己熟悉的領域后,父親在關心和照顧礦工生活方面想了不少辦法、做了不少溫暖人心的事情。父親70歲的時候,幾位當時的礦工結伴到家里看望父親,還說起父親當時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回憶起父親深更半夜起床為加班晚歸的他們生火做飯和泡茶的事情。
1995年底的時候,父親年屆五十,在礦山工作了整整20年。當時我和兩個姐姐都已經參加工作。那時候縣里有政策,工人可以在50歲退休,我們擔心父親常年在礦山上無人照顧,再加上父親年輕的時候一直從事重體力勞動,膝蓋和腰部都有勞損,一到陰雨天就痛得邁不開步子。在我們幾位子女的強烈要求下,父親有點不情愿地辦理了退休手續,回到了家里。父親是一個事業心很強的人,他也曾經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而且父親是一個富有敬業精神、執行力和組織力都很強的人,就這樣退休回家多少心里有些遺憾。但看到在他的教導下,子女們一個個都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父親的內心里又是很欣慰的,覺得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父親退休回家后,很快適應了田園生活,跟母親一起忙著耕田種地,栽花種菜,養雞養豬。隨著幾位孫輩相繼出生和成長,父親又在田園耕作之余,重拾起昔日代課老師的舊業,在培養孫輩的加減乘除訓練和“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古詩吟詠中開始了幸福的新生活。
時間:2023-06-28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安溪尋茶
- 出了廈門高崎機場,就直接奔向安溪。沿途一堆堆、一朵朵、一株株、一棵棵、一片片、一葉葉的綠撲面而來,讓人目不暇接。
- 06-28
- 當礦工的父親
- 我對礦工有一種天然親近感,因為父親做過20年礦工。1975年10月,生產隊組織完秋收后,正在搶種冬小麥
- 06-28
- 大地上的舞蹈
- 上世紀90年代的某一天,在云南滄源的永河,我見到一個佤族老人在跳著一種奇怪的舞。
- 06-28
- 扶桑花院子
- 雷州半島東海岸這個小鎮,深諳雷雨的脾氣,知道雷雨很快就精疲力竭,淡然接受著雷雨的洗刷。
- 06-28
- 西湖閑事記
- 相比于所屬的地域而言,地標當然應該是小輩,是孩子。但是地標太過引人注目,給人的印象就仿佛是這家的長子或者長女已經開始當家理事
- 06-28
- 家住藉河邊
- 藉河由西向東流經甘肅天水,于麥積匯入渭河,揚長而去。在天水,藉河穿城而過,將城市一分為二,隔著河,南北相望。
- 06-28
- 青春時的油桐林
- 當回過頭來打量往事時,發現老屋邊那片油桐林,已成為我青春的一個部分。
-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