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藉河邊
我上師范時,學校在藉河邊。
藉河由西向東流經(jīng)甘肅天水,于麥積匯入渭河,揚長而去。在天水,藉河穿城而過,將城市一分為二,隔著河,南北相望。城因河而潤、因水而活,藉河讓天水這座西北小城多了幾分靈秀和恬淡。
上學時,藉河僅是一條普通河流,河面并不寬闊,河水在河道內(nèi)肆意流淌。有段時間上課,我臨窗而坐。一側(cè)頭,目光跳過校門,再跳過河堤和一排垂柳,便是藉河。只見河灘上雜草叢生,還有一些并不高大的樹木隨意生長著。在河灘空曠處,一些老天水人開辟出地塊,種了蔬菜。一塊塊菜地挨挨擠擠。春天時,菜地里常有人忙著翻耕、栽種。大多是老人,蹲在地里,小心侍弄。到了夏天,菜地便蔥郁起來。河中不缺水,澆灌起來很方便。
那時的我,常常望著窗外。一則緩解疲勞的眼睛,二則想想心事。望著望著,河流便成了少年歲月的一部分。
畢業(yè)后,我住到了南城根。那是2007年秋。南城根是一個城中村,面積不大,但在城中心,頗為方便。
南城根在藉河北面,隔條馬路,便是藉河。我租住的那間房子,有個窗戶正好朝南。閑暇時,立于窗前,目光越過民房的屋頂,越過屋頂上花花綠綠的衣衫,便是藉河。
我在南城根住時,藉河已非舊時模樣,也有了另一個名字——藉河風情線。市政府對藉河進行了綜合治理。在主城區(qū)河灘上完成清淤后,從西到東筑了一面四米多高的水泥中隔墻,墻頂種上了花草。由此將藉河進行改道,挪到墻的南面。墻北面,完成壩底防滲工程后,安裝了六個橡膠壩,全長五公里,每個壩中都蓄了水,蓄水量達七十萬立方米,形成五個湖,取名“天水湖”。北面的河堤,實施景觀工程,重新修筑了步道,修建了水面平臺,安裝了健身器材,以供人們休閑娛樂。為了綠化,人們栽種了大量樹種。天水氣候溫潤,這些樹木都能成活,帶來一片盎然綠意。天水湖和河堤共同組成了這條藉河風情線。
藉河風情線修好后,我常去河邊散步。看湖水粼粼,魚翔淺底。春天,看玉蘭、貼梗海棠、紅葉李、鳶尾花等漸次開放;夏天,看竹林茂密,鴨子在湖面上悠閑覓食,游人帶著孩子在岸上玩耍;秋天,看葉子落下,大雁南歸,梧桐樹的果實一顆顆掉下來;冬天,看湖面結(jié)冰,落了白雪的湖面猶如宣紙一般,靜靜鋪著,留守在北方的鳥兒滑過“紙面”,寫下長長的“句子”。
在南城根,我換過幾處房子。可我依然喜歡那間窗戶朝南的房子,偶一抬頭,看見窗外,熙熙攘攘的車流,河邊行走的人群,高過墻頭的竹林,盛開在護欄中的榆葉梅,綠如碧玉的水面,都讓人心生美好。
我就那樣看著窗外,看見了這座城市的迷人之處。
再后來,也就是前幾年,我來到了城市西側(cè),住上了樓房。樓房仍在藉河邊,中間隔一條馬路。新家在十六樓,房子南北朝向,透過臥室的窗戶,藉河盡收眼底。
我剛搬到新家時,面對的這段藉河上修了一座便橋,名叫天慈橋。橋上立著幾座白色涼亭,形如蘑菇,下方“根部”是兩層圓形臺階,人可坐于其上納涼。不知何時起,人們便將這橋叫做蘑菇橋了。晚上,蘑菇橋因安了彩燈,五顏六色,甚是好看。
蘑菇橋下是河道,河水在荒草中出沒。橡膠壩沒有延伸上來,河流纖細,河道除了荒草,便是石塊。偶有蛙聲在水坑中傳出,也有昆蟲在草叢間鳴叫。
后來,河灘上開進了各種大型器械,挖、運、埋、接、修、栽,整個河道喧鬧起來。這段項目叫藉河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三期工程,起點位于天潤大橋上游五百米處,終點至一號橡膠壩,全長五點二公里。主要利用河灘天然形態(tài),重點進行生態(tài)修復(fù),改建現(xiàn)有河堤,包括河道疏浚、左右岸堤防加固改建、景觀綠化工程等。
三期工程完成后,河道中的石塊、雜物被清理干凈。河道兩側(cè),修成了人行步道,安了護欄,有些路段還鋪設(shè)了橡膠跑道。步道內(nèi)側(cè),修筑了花壇,栽種了各種花草。到了春夏時節(jié),花團錦簇,尤為好看。
如今,全長約二十公里的藉河風情線猶如碧綠的腰帶系在天水城區(qū),它扮靚著這座城,滋養(yǎng)著這座城。
現(xiàn)在,我會抱著孩子,立于窗前,一起俯瞰藉河。看河道里芳草萋萋,河水因上游生態(tài)好轉(zhuǎn),變得清澈起來;看那幾株高大的紫薇,開出了芬芳的花朵;看有人在河邊釣魚,一個下午一動不動,不知何時河里竟有了魚;看某一天突然到來的野鴨,它們成群結(jié)隊,在河中覓食、追逐,儼然成了河流的主人;看孩子們在健身器材上蕩秋千,開心快樂地笑著……
我們自然也帶著孩子去河邊,閑走,找昆蟲,看花草,或放風箏。風吹來,天空中飄滿風箏。孩子偶爾跑得不穩(wěn)當,跌坐在瀝青跑道上,也不疼,反而坐著玩耍起來。有時,還會站在蘑菇橋上吹泡泡。斑斕的泡泡隨風而去,孩子歡快的笑聲也隨風在河上飄得很遠……這些,都讓我們感到無比歡喜。
我依然會站在窗前看藉河。十多年了,藉河依然流淌,似乎未曾改變,但實際卻幾番變遷。它承載著人們過往的時光和故事,也記錄著一座城市前進的腳步和日新月異的面貌。
時間:2023-06-28 作者:校園文學網(wǎng) 來源:校園文學網(wǎng) 關(guān)注:
隨筆推薦
- 西湖閑事記
- 相比于所屬的地域而言,地標當然應(yīng)該是小輩,是孩子。但是地標太過引人注目,給人的印象就仿佛是這家的長子或者長女已經(jīng)開始當家理事
- 06-28
- 家住藉河邊
- 藉河由西向東流經(jīng)甘肅天水,于麥積匯入渭河,揚長而去。在天水,藉河穿城而過,將城市一分為二,隔著河,南北相望。
- 06-28
- 青春時的油桐林
- 當回過頭來打量往事時,發(fā)現(xiàn)老屋邊那片油桐林,已成為我青春的一個部分。
- 06-24
- 一片草葉上的勇敢
- 小時候聽大人講神農(nóng)氏的故事,浮現(xiàn)在腦際里的神農(nóng)氏形象是一個清瘦的少年:個頭不高,大大的腦袋上毛發(fā)稀疏
- 06-24
- 待月橫琴久
- 橫琴島的命名,則來自一個古老的傳說:天上的七仙女下凡到海邊沐浴,人間的煙火味讓她們撥琴而歌,踏浪而舞。
- 06-24
- 故鄉(xiāng)的夏天
- 上世紀80年代的故鄉(xiāng),夏日景色迷人——綠草茵茵,萬木蔥蘢,稻花飄香,百鳥啼鳴。正值“雙搶”季節(jié),到處都呈現(xiàn)出一片繁忙景象。
- 06-24
- 花名冊
- 進入立夏,繁花似錦,小區(qū)柵欄邊的薔薇花盛開得像晚霞、像朝云,其實就像它們自己:夏花。
-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