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升級的幾個關口
“全民讀書”已有數載,大有起色。培養了不少讀書人,功莫大焉。當然推廣讀書的大業是個慢功夫,任重而道遠。今年高考結束后,我調研了幾個高中生高考后的暑期計劃,遺憾的是沒有一個計劃讀書的。孩子們與書的親近關系依然很難建立,我們要與游戲、短視頻爭奪孩子,要意識到任務的艱巨性。
各行各業都在升級,閱讀推廣也需要升級,使之更有效、更精準。下面就閱讀升級所涉獵的幾個問題,與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思考。
務必激活閱讀主體。閱讀主體沒有覺醒前,閱讀者就沒有有效的閱讀,也不會有有效的閱讀積累。真正的好作品,一定會有吸納閱讀主體深度參與的強大蓄能,也一定是在欣賞者、閱讀者的參與下最終共同完成的。閱讀或欣賞活動的真正開始就是主體的覺醒,主體覺醒的標志,就是深度參與了作品的最終完成。
例如我們的國畫,在繪畫主體部分的強大調動下,大量的留白是有生命的,留白部分由欣賞者在欣賞過程中自己填上,那是天空,那是水面,那是風在吹,那是船在動。好書也是這樣,大量的留白內容由閱讀者自己完成。如果閱讀主體沒有覺醒,閱讀主人翁沒有真正介入,作品就沒有被激活,其實質是作品沒有最終的完成。所有酣暢淋漓的閱讀,莫不是有深入的情感及思想投入,而不是僵化呆板地單向接受。主體覺醒以后,才能有效閱讀,從而開啟主體的自我建構。隨著閱讀的深入和積累,閱讀主體才逐漸豐滿。
激活主體后,閱讀指導過程當中要最大程度尊重閱讀者的主體個性,減少追求標準答案。因為刻意追求標準答案,最容易傷了閱讀“胃口”,也難以建立自主的閱讀生態。我們應該允許個性化的解讀,只要能自圓其說。這個過程中,最好是有個辯論的氛圍。如果閱讀理解有明顯硬傷,在辯論過程當中就不能自圓其說,自會自我修正。我們日常讀的很多書,一開始讀的時候都認為理解是正確的,但隨著我們的成長、成熟,不斷發現自己的理解有誤,會自我修正。總之,整個閱讀過程中真正的主角是閱讀主體,而不僅是作品,主要任務是閱讀主體的成長變化。這叫得魚忘筌。
戒“玩物喪志”。北宋年間謝上蔡先生,就是謝良佐,去拜會程顥。謝良佐已經是中進士了,跟程顥交流的過程中,用著哪一段經典,哪一段圣賢的話,即順口背出,熟練記誦經典,可謂才華橫溢。程顥說你這叫玩物喪志啊,上蔡先生聽了當時汗流浹背。程顥的話點中上蔡的要害。記誦之學為小道,求道才是根本。現實中這種玩物喪志是不是更嚴重?程顥接著又說了一句話:你還是有惻隱之心。這段話里,程顥先生說了兩個概念,一個是志,一個是心。志者,求道之志,讀書要有求道之志。游離于道外的讀書,就是顯擺一下記憶力好、博學,這就是玩物喪志;另外讀書人要有惻隱之心,就是與天地萬物一體為仁的胸懷。謝良佐先生從此拜程顥為師,終生克“矜”,“矜”是他的心魔。
我們難道內心沒有魔障嗎?消除心魔最好的方式就是讀書,因為心事兒大多是自己偷偷解決的事兒,別人很難介入。人一輩子讀過很多書,也悄悄化解了自己內心的諸多糾纏、矛盾、疙瘩,達到仁和暢達的狀態。每個人都要安頓好自己的心靈,讀書,與智者對話,這本身是個求道的過程。歷史上和現實中其實有更嚴重的讀書喪志。
警惕“越讀越傻”。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提到有一位讀書亡國的皇上——梁元帝,讀書萬卷,但“義不能振,機不能乘”,所讀之書,不得其要領,“得纖曲而忘大義,迷影跡而失微言”,“無高明之量以持其大體,無斟酌之權以審于獨知,則讀書萬卷,止以導迷,顧不如不學無術者之尚全其樸也”。當然這是個案。對于閱讀者而言,讀書就是入局。過去古人讀“四書五經”,就是入儒家所謂圣人之道的局;讀佛老,就是入修行的局,讀書者最好的狀態就是“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的澄明狀態,既要有學習之心,又始終要有反觀、修正之心。盡信書不如無書。無論如何讀書不能入應試的局。
南宋陸九淵提過一個命題,堯舜之時何書可讀,堯舜作為圣人,當時有啥書可讀?不也成為圣人了嗎?他說這話當然有點抬杠,是為了反駁朱熹只有讀圣賢書方可踐行圣人之道的說法。我們今天思考陸九淵提出的這個命題,不是為了反對讀書,而是為了我們更好的閱讀。大家可以思考,像慧能又讀過何書呢?與讀書同樣重要的是求索之心、獨立之意志。如果閱讀者能求堯舜之德,有慧能之悟,豈不善之善者也!
我們在閱讀推廣的過程當中,謹防把讀書玄圣化,不要灌輸一讀什么都有的觀念。要建立正確的閱讀觀,切忌急功近利,須建立長線思維。
好讀書不求甚解——但求會意。“好讀書不求甚解”源于魏晉風度,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好友呂安都主張好讀書,不求甚解,得意而忘言。后來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里的“甚解”,我們可以理解為過度解讀,或讀書便必須對字詞句詳盡解釋。今天,有些讀書指導課但求“甚解”,是否“會意”卻管不了那么多。有“甚解”,便不會有“會意”后的“欣然忘食”,嚴重的,導致讀書味同嚼蠟。要防止培養尋章摘句、無一字無來處的腐儒。讀書如與高人交流,最高境界不是得到知識,而是得到醍醐灌頂、恍然大悟的格調升級,這注定是靈魂的碰撞、心靈之交流,方是讀書的根本所求。
歸根結底,讀書有個入門上道的問題。嘗不到讀書的樂趣,就建立不起與書的親密關系。終生與書相伴的人,才是真正的讀書人,一路走一路有高人指點。作為指導老師,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親近書本;及時給予閱讀臺階,讓學生不知不覺登上閱讀的高坡,這才是有效的指導。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去設計這種臺階,閱讀指導就無從談起。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擁有書這個終生摯友。
時間:2023-06-09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冬天里的日出
- 冬天在所有人的印象里是潔白無瑕的,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讓大地變得銀裝素裹起來。可是冬天也是十分絢麗的。
- 06-09
- 閱讀升級的幾個關口
- “全民讀書”已有數載,大有起色。培養了不少讀書人,功莫大焉。當然推廣讀書的大業是個慢功夫,任重而道遠。
- 06-09
- 生機育生命,生命寓生機
- 籬笆扎成的小院,圍起了屬于農人的溫馨。家家戶戶,便成了村落。村落里有啄米的母雞,有織布的婦人,有戲耍的孩童。
- 06-09
- 跳出隱喻藩籬 寫出思辨好文
- 綜觀2022年高考作文,有不少是隱喻性作文,包括天津卷之“煙火”、全國新高考Ⅰ卷之“本手、妙手、俗手”、全國甲卷之“題額”
- 06-09
- 故鄉的那輪斜陽
- 兒時的我,時常斜挎著一個布書包,乘著朦朧的天色,數著漫天的星星,聽著鳥鳴,提溜著一盞煤油燈
- 06-09
- 木偶
- 午后的陽光略微有些刺眼,他抬起手擋在額前,細碎的陽光落在他手上,漫不經心地描了個邊,他看了看自己的手,修長白皙,上面還留著白線
- 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