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瑣憶
而今已過半百,每每回憶起童年的點點滴滴,雖說生活苦了點,但絕對充滿著快樂,這種快樂是今天的孩子們無法品味的。
春天里,萬物復蘇,村外的麥田一片油綠。那時,故鄉的村落很小,像核桃仁一樣的左鄰右舍一家挨著一家。所以,麥田地尤其顯得是那樣的寬廣,一眼望不到邊。特別是下了一場春雨后,麥苗喝足了水,便使勁吐出了綠,遠望去,一大片一大片都是綠,仿佛一塊又一塊綠地毯。這時,村里的一大幫孩子,便不顧大人們的訓斥,甚至冒著挨打的風險,偷偷跑出家門,三五成群瘋一般地跑向麥田地,或摔跤,或追逐,玩的最多的還是“打仗”。
說起玩“打仗”的游戲,還是由于看電影的緣故。記得兒時的電影,大多是戰爭片,所以玩“打仗”成為了兒時的一種主要游戲。
那時,雖然年少不懂世事,但要是讓誰演敵人,那是十個人有十個不愿意。不過,伙伴們還是有辦法的。首先由兩個年齡稍大的牽頭,然后由他們兩個伸“石頭、剪子、布”決定敵我雙方。頭領選好后,剩余的人兩個一組,也是伸“石頭、剪子、布”決定各自的歸屬。分好隊伍后,兩隊人馬由各自的頭領率領,在麥田地里,或就地埋伏,或匍匐前進,或臥倒射擊,或沖鋒拼殺,使用的武器無非是一些干樹枝、土坷垃等。拼殺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流血受傷”等情況,但大家誰也不肯告訴給大人。因事前都互相承諾,要是被打疼,不許哭,不許鬧。誰若是哭鼻子告訴大人,以后就不會給誰玩。“都不給玩”是最大的紀律,大伙兒也最怕這條紀律。所以即便是受了傷,絕不敢回家說的。但是,受傷之事是瞞不過母親的眼睛的。每次母親都會很生氣,問我是誰打的,且還要去找人家。想想找人家的后果,我自是哭鬧著不許母親去。自然受傷后都會在我的哭鬧中、母親的疼罵中不了了之。
夏天到,氣溫升高,中午時分,整個天好像下了火。風呢?被熱氣炙烤的不知跑到哪兒去了,樹梢一動不動,那些平時愛“咯咯”叫喚的雞婆婆們,一下子變得老實起來,在樹蔭下或墻根處,“撲撲拉拉”地一邊打著翅膀,一邊張著嘴奮力地吸允著那一絲絲從土窩里散發出來的潮濕的氣息。鴨呀、鵝呀,早早的跑到水塘里,無論你怎么呼喚,它們始終不肯上岸。所以夏天在水里,時常能撿到鴨蛋、鵝蛋的。看家狗,則很乖巧的蜷縮在樹蔭處,“哈嗒哈嗒”地抽動著長舌,口水流出好長,不時還“吧砸吧砸”的,即便是見了生人,也懶得叫喚一聲。
那個年代還沒有通上電,更不用說空調、電扇之類的。面對熱氣騰騰的三伏天,老鄉自有一套消暑的辦法。村頭池塘邊,街尾大樹下,無疑成為了大人們消暑的最佳場所。看吧!各位叔叔大爺們,或帶一個馬扎,或干脆席地而坐,有的披件上衣,有的光著黑喲喲的脊背。此時,說論最多的是一些古戲,像什么劉公案、包公案、三俠五義,等等。有時候,大伙聽膩了,也說一些葷段子,比如聽東家新婚夜的事,西家被媳婦踹下床了的事,等等。說到精彩處,準是一陣“哈哈”大笑。而葷段子的主家呢?撓著頭,不好意思地“嘿嘿”跟著大伙笑,有時也會走向前捶那人幾拳頭,但絕不會紅臉(生氣)的。
小孩子呢?水塘里成為了他們的天堂。晌午后,水塘里熱鬧起來。有年齡小的,還有稍大的,全不顧岸邊的人,脫的光凈凈的,撲通跳進水里。膽小的在淺水區,互相打起水仗。膽大的自然去深水區。因為,在深水區能進行游泳比賽。比賽最多的是扎猛子,即在水下看誰能憋氣最長、游的距離最遠。那時候,有一鄰居小丫頭,常常坐在岸邊看我們戲水玩耍。膽小的小丫頭,只要是一看見我們一個猛子扎到水下,不見了蹤影,她總會哭喊著:“淹死啦,淹死啦。”大伙兒也很調皮,每次見到小丫頭,總會讓她哭喊幾聲,而后再露出水面,并大聲回喊幾聲:“在這兒,在這兒。”小丫頭見到后,又是一次破涕而笑。她的破涕之笑的模樣,深深印在了腦海里。
要是談起童年最幸福的時節,當屬那時的秋天。秋天里,各種莊稼均已成熟,五顏六色的農作物妝點了整個村落。紅紅的高粱,黃黃的谷子、玉米、豆子,紅彤彤的辣椒,深紫色的茄子,等等。給清一灰土色的村落添上了多彩的一筆,若從高空看,定是一幅絕美的圖畫。
到了收獲季節,笑聲掛滿了人們赤紅的臉龐,也填滿了鄉村的每一個角落。大人們忙著搶收,沒有閑工夫管教孩子。于是,小伙伴們像似出籠的鳥、撒繩的羊一樣,滿處跑的都是。當然絕不是無目的地玩跑。面對成熟的各種農作物,大伙兒便聚集到一起,密謀要弄些“小吃”,那些年的“小吃”,最美的莫過于燒紅薯。燒紅薯是有講究的,首先要“偷”來紅薯。“偷”紅薯可不是一件輕活,是需要膽大心細,通力合作。先選派膽大的去“偷”,膽小的放哨看著看紅薯的老爺爺。發現他來,及時打掩護。還別說,成功率還是很高的。每次事后,我們準會驕傲一陣子。多年后才明白,那時的高成功率源自于看紅薯的老爺爺只是裝作沒看見。大家明白后,不禁一陣吁嘆,唉!年少時的如此驕傲原來是基于大人們善心的!
有了紅薯,燒紅薯自不在話下。大伙兒分成兩組,一組負責挖坑,一組負責拾干柴。挖土坑可是一件技術活,挖大了紅薯放不住,挖小了燒不勻。這技術活自是有年齡稍大的孩子來挖。土坑挖好后,把“偷”來的紅薯并排擺在土坑上沿,上面再加些干土坷垃。下面生火,火燒約莫十來分鐘,把紅薯往火堆里一放,而后把上面烤干的土坷垃往土坑里一推,上面再埋上些燒干的土,算是大功告成。大伙兒跑去瘋玩一番,回來扒開紅薯坑,取出來,一人一塊,吃的是那個香呀!是今天無法品味的!
吃完后回到家,挨母親訓斥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臉上、手上全是黑乎乎的。
冬天呢?呼呼的北風能把人吹倒,地里的活也少了,繁雜的空氣似乎凝固了,生產隊的牛屋成了人們最想去的場所。那時的牛屋堆滿了麥秸,每當吃過晚飯后,大人、小孩擠滿了牛屋,都是一屁股坐在麥秸上,圍著火盆,大人們點起旱煙,“叭嗒叭嗒”抽起來,一屋子閃亮起點點星光。抽著煙,天南海北胡侃著,不管是真實的,還是吹噓的,大伙兒聽得有滋有味,小孩子則躺在大人身邊,在這個侃笑聲聲中進入了夢鄉。臨散時,有的被叫醒,揉著雙眼,迷迷糊糊地跟著大人回家去。有的叫不醒,大人便背著回家。我有時則裝不醒,美美的趴在父親的背上,暖暖的感覺真好。那種溫暖早已被藏進記憶中。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童年隨著流失的歲月漸行漸遠。但每次憶起那段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總是令我回味無窮,無窮……
時間:2023-06-06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牛
- 小時候家里養過一頭老牛,它很能吃,卻總是瘦骨嶙峋的樣子。后來老牛肚子慢慢大了起來,母親說老牛是懷了孩子,每次給它拌草料的時候
- 06-06
- 童年瑣憶
- 而今已過半百,每每回憶起童年的點點滴滴,雖說生活苦了點,但絕對充滿著快樂,這種快樂是今天的孩子們無法品味的。
- 06-06
- 置身事外,定心世外
- 中國當代先鋒派作家格非曾在《春盡江南》一書中闡明一個道理,在現代社會里,每個人都在張嘴說話,但很少有人聽見別人說了什么。
- 06-06
- 你從畫中來
- 一痕淡墨,勾勒一脈山水;一筆丹青,暈染一城畫意。
- 06-06
- 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會爬樹
-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學正小學開設了“爬樹課”。錢塘區教育局表示,“爬樹課”將在全區推廣,未來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會爬樹。
- 06-06
- 薺菜里的暖
- 滴零零………滴零零……手機鈴聲驟然響起。娘家三哥打來電話,說最近幾天要來縣城辦點事情,順便來我家看看,到時候會給我捎來一兜薺薺
- 06-06
- 師生誼
- 他是我的第一任學生,三十年的時光流水般緩緩逝去,而他就站在時光的岸邊,微笑著,齜牙瞇眼式的樣貌看著我。
- 05-31
- 小鎮故事
- 與往年不同,魯北的街面上滿是紅彤彤的,還未到國慶的日子,各家店鋪前一面面五星紅旗迎風舒展,洋溢著一種前所未有的祥和與喜慶。
-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