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怒
馮宣是新搬到潘家村的外來戶。為了盡快融入新環境,在村子里立得住腳,馮宣處處溫和謙恭,與人為善,誰家有個什么事,他總是樂于相助,毫不惜力。這一天,鄰居潘五家改建門樓,馮宣知道了,趕過去幫忙,卻不承想失足從房頂上滾落下來,頭朝下摔在硬地上,當場喪命。
潘家把人抬回來,馮宣媳婦潤娘當場昏厥過去。也難怪,馮宣是家里的頂梁柱,如今沒了他,這個家簡直就像天塌了一般,撇下他們孤兒寡母可怎么活?可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把人抬回來之后,潘家再沒有露過一次面,更別說吊唁撫慰了。
潤娘氣不過,有心找個中間人和潘家說道說道,可大家聞言都面露難色。因為這潘五的為人大家都很清楚,門頭大,兄弟多,又仗著京城里有個當官的親戚,在村里一向橫行霸道,蠻不講理,平日里眾人都怯他三分。潤娘沒法,只好去找里正(古時的村長)評理。
里正也很同情馮家的遭遇,當即前往潘五家調和,誰知他剛說明來意,潘五就硬邦邦地說:“這事兒你別和我說。我一沒央他,二沒害他,是他自己要來,自己跌落送了命,與我有啥相干?”里正知道潘五難纏,便好言相勸道:“話雖這樣說,可人家畢竟是給咱幫忙折了一條命,人死為大,你就放寬肚量,只當是可憐她孤兒寡母,幫著把人埋了,再賠她三五十兩銀子,這事兒不就過去了?”
誰知潘五卻連連搖頭說:“那不行,凡事得講個‘理’字,該賠的,再多的錢我都出,不該賠的,一個子兒我也不認!想拿這事兒訛我,門兒都沒有!她一個外來戶,我還能怕她不成?既然你那么好心,不如你拿點兒銀子給她吧!”
里正氣得直搖頭,又不敢得罪他,只好回來如實相告,勸潤娘說:“這家人橫慣了,你碰上了惹不起的主兒,還是自己想開點兒吧。”
潤娘聽里正這樣說,不由得悲愴難忍,叫一聲“命苦”,抱著五歲的兒子哭作一團。里正心里不忍,便小聲給潤娘出主意說,你干脆去縣衙門告狀吧。
活生生一個人,走著出去抬著回來,說沒就沒了,就這么不聲不響地埋掉?潤娘怎么想都覺得憋屈,第二天果真到縣衙去告狀。縣太爺聽了潤娘的陳述,當即命人拘潘五前來問話。
大堂上,潘五并不口軟,還是那一套說辭。縣太爺見潘五如此不通情理,氣得要打他板子,忽然發覺旁邊的師爺沖他一個勁兒搖頭使眼色。縣太爺猶豫了一下,收回簽子,轉身來至后堂。
看師爺隨后跟了進來,縣太爺便問師爺剛才為何阻止他,師爺說:“大人有所不知,這潘五有個親戚在京城做官,雖然職位不算高,只是從五品,但俗話說得好,朝中有人好做官,老爺指不定什么時候就用到人家了,何必因為這點兒事得罪他呢?”縣太爺聽了,想了想,默默地點點頭,回到大堂上,命潘五賠五兩喪葬費給潤娘,想草草結案。
潤娘沒想到縣太爺風向轉得這么快,剛要喊冤,潘五卻涎皮賴臉先說道:“回老爺,我剛建好房子,手頭實在緊得很哩,請老爺容我先打個欠條,日后再給她吧!”縣太爺見潘五并不領他的情,反耍起了無賴,氣得直翻白眼,但又想了想師爺剛才的話,便不耐煩地揮揮手說:“行行行,盡快湊齊銀子給人家。”
潤娘這下不答應了,氣憤地質問說,人命關天,怎能五兩銀子了事?縣太爺漠然說:“馮宣不請自去,且系自己跌落喪命,與潘五無干,本縣也只能秉公辦理。”說著喊了聲退堂,不再理會眾人,轉身回后堂去了。
潤娘氣得差點兒栽倒在地,潘五瞥她一眼,冷笑著譏諷道:“看到了沒有!哼,來縣衙告我?明白告訴你,就是告到府衙也沒用!想讓我賠錢,別說五兩,一文也沒有!”潤娘難抑悲憤,咬牙切齒說:“好,明天我就去府衙告狀,我就不信天下沒有個說理的地方!”
失魂落魄回到家,潤娘對著馮宣尸首又大哭一場,決定第二天去府衙告狀。眾人都勸她還是別告了,人家上面有人,如今這世道,官官相護,貪贓枉法,哪有老百姓說理的地方啊?
想想自己男人死得冤,如今孤兒寡母又被人這般欺侮,潤娘到底咽不下這口氣,萬般無奈之下,她擦干眼淚,決定自討公道。
次日一早,潤娘便拉著年幼的兒子,從村東到村西,從南街到北街,不分男女,不論長幼,挨門挨戶跪拜,哭求大家給她做主,直磕得頭破血流。村民們看著眼前一幕,不由得群情激憤起來,流著淚跟在潤娘后面聲援,到最后,大半個村子的人都聚集到了潤娘家。
時間:2023-04-08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短篇小說推薦
- 盜賊背上滴蠟油
- 宋紹興年間,河南京東路有一個富翁,名叫王知軍,常年在外做生意,家有良田千頃,房屋百間。
- 04-08
- 天怒
- 馮宣是新搬到潘家村的外來戶。為了盡快融入新環境,在村子里立得住腳,馮宣處處溫和謙恭,與人為善,誰家有個什么事,他總是樂于相助,
- 04-08
- 村口的窯帽子
- 孫岙村是個遠離城鎮的小山村,有山有水有農田,彎彎的運河從村中來回貫穿而過,村里的年輕人熱衷于上城里打工
- 04-08
- 兩個棋迷
- 老陸的女兒談了個男朋友叫阿明,在網絡公司上班,人長得憨厚,是個技術男。
- 04-08
- 皇帝的面子也不給
- 鄂爾泰是個另類的人,他出身名門、飽讀詩書卻不懂變通,因此入仕20多年還是五品頂戴,前程堪憂。
- 04-08
- 清官上殿
- 乾隆年間,有一年大旱,又趕上蝗災,很多地方都歉收,百姓日子過得很艱難。
- 04-08
- 孝子亭
- 民國時,天津費家胡同有個書呆子,官名費文通,是個大孝子。為贍養多病的老娘,他在胡同口支了張桌子,靠替人寫信養家糊口,經常是饑一
- 04-08
- 阿P智送寵物豬
- 阿P的兒子小P在鄉下爺爺奶奶家過了一個暑假,居然帶回了一頭小豬當寵物養。小豬弄得家里到處臟兮兮的,小蘭累得腰酸背痛,責令阿P想辦
- 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