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海
書桌上,有幾枚彩色貝殼,是我從海邊帶來的。看見它們,就想起剛從水里撈起時濕漉漉的樣子,就想起大海,蔚藍、遼闊、蒼茫和此起彼伏的海浪。
我去看海,是三月。海風很大,海面上浪花翻卷,由遠而近、冰涼的浪花打在皮膚上,容易讓人精神放縱。風中,大海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海灘上的人灰蒙蒙的;風中,有人聲飄來,“出海了,喂海鷗了。”我乘船出過海,是九月里一個晴朗的天氣,水天一色,我們的船像鏵犁,在海面翻起一道白色浪花,把水天分開,把海水里小魚翻起來,一群群海鷗追著浪花,啄食藏在水里的魚。海鷗清脆、嘹亮的聲音讓人心里溫暖,在我聽來,多像草原上羔羊的叫聲,嗲聲嗲氣使人有新生的感覺。海鷗飛翔姿勢優(yōu)美,潔白的羽毛,收緊的紅色趾璞,展開的翅膀在陽光里閃爍,像一葉葉小舟劃過藍天。看著灰蒙蒙、風起浪涌的海面,我想起了《老人與海》里的老漁夫圣地亞哥,在離海岸線遙遠的地方,孤獨地與海鳥說話,看海鳥捕食飛魚,飛魚疾速潛入水中游走,大鯊魚游動時掀起黑黝黝的水浪;看太陽從海上升起,陽光撒在海面,刺目的光芒讓人眩暈;看星星升起又被海風吹遠,看月光下幽深、寧靜的大海。海風呼呼吹過耳畔,海浪猛烈地拍打著海岸,像圣地亞哥捕到的那條巨大的馬林魚在出水,海水從脊背上向兩邊傾瀉,陽光下油亮的身子閃閃發(fā)光,鐮刀樣巨大的尾巴劈開水面,掀起了海浪。
海灘上,一條蜿蜒的白色水跡伸向遠方,這是海貝鑲嵌而成的銀邊,來自海水里的貝,被擱淺在沙灘上,密密麻麻堆疊在一起,這是它們的遺跡。它們曾經(jīng)活過,在海水里,在自己制造的世界里,像蜘蛛一樣用自己黏液修建的堅硬的房屋里呼吸、快樂、生長、死亡。是風和海水把它們送到我的眼前,那一枚枚碎裂的、完整的扇形貝殼,扇面有黑白相間條紋狀的,有純白凹凸豎紋狀的,有奶白光滑的,有皴裂、皺褶,疙疙瘩瘩的,它們造出各自的殼,像我們各自的生活一樣,豐富又多彩,它們擱淺在沙灘上的殼,就是我們擱淺在歲月里的生活,有多少是完整的。海水無休無止,生出數(shù)以萬計的海貝,海水無休無止,把新鮮的海貝送到海灘上,讓它們死亡,讓它們重生是大海的自然。在海邊,想起在騰格里大沙漠,在沙漠海子邊,我也看到過這樣白色的水跡,這樣的貝殼,但是,它們再也無法重生。
騰格里大沙漠擁有過一片水域,叫白亭海,后來叫青土湖,上世紀五十年代干凅,成了蘆葦叢生的湖灘草地,隨著地下水位下降,湖泊沙化鹽化,湖盆底被水生的螺絲貝類殘骸覆蓋。在我第一次見到那灰白色的貝殼時,驚喜倏忽掠過心間,我似乎就站在海邊;在我第一次從沙里撿起碎裂的貝殼,捧在手心里時,荒漠頓時生動起來。這些水生物再也聽不到浪花拍打的聲音,這些水生物用一生等待水的訊息,直到本世紀初,青土湖成為人工季節(jié)湖。騰格里沙漠的螺絲貝類,就像我的憂傷帶在身上。
站在海邊,看海是荒蕪的,也是虛無的,當我從海水里撿起海貝時,時間是真實的,陽光是真實的,撿海貝的人是真實的。
時間:2023-06-24 作者:校園文學網(wǎng) 來源:校園文學網(wǎng) 關注:
隨筆推薦
- 花名冊
- 進入立夏,繁花似錦,小區(qū)柵欄邊的薔薇花盛開得像晚霞、像朝云,其實就像它們自己:夏花。
- 06-24
- 想起海
- 書桌上,有幾枚彩色貝殼,是我從海邊帶來的。看見它們,就想起剛從水里撈起時濕漉漉的樣子,就想起大海,蔚藍、遼闊、蒼茫和此起彼伏的
- 06-24
- 到處都是童年的舞臺
- 一個娃穿著練舞服,看樣子是剛從附近的某個舞蹈培訓班走出來;另一個娃穿的是校服,還背著個小書包。
- 06-24
- 小滿未滿
- 凌晨即起,小區(qū)漫步,走著走著,抬頭間,一樹榴花的妍紅,輝映一樹枇杷的橙黃,清風徐徐,花果枝葉微拂,我的心顫動一下——真是美。
- 06-20
- 黃米粽子
- 今年因為農歷的閏月,按照北方的習慣,清明節(jié)前不用再去祖墳掃墓祭祖,這簡直是少了一件事而在心上像是又多了許多事。
- 06-20
- 暖窯
- 陜西關中有個土窯洞,現(xiàn)在已破敗不堪,早就沒人住了,我卻想給它起個名字,叫它暖窯。
- 06-20
- 小尹的彈弓
- 2003年,我搬家到了漁婆路,但那時并不認識開花鳥店的小尹,因為很熱鬧的花鳥市場也在漁婆路上呢。
- 06-20
- 在仁懷鄉(xiāng)下
- 春分剛過幾天,我來到了貴州仁懷鄉(xiāng)下。一早乘車離開市區(qū),向郊外駛去,天空下著小雨,道路蜿蜒而模糊。
-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