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館成為“好朋友”
對很多孩子來說,圖書館是一個非常神奇、夢幻,讓人充滿向往的地方。這里的世界多數時候是靜悄悄的,孩子們被自然的興趣牽引,與書架中的某一個人物、某一種經驗偶遇,由此展開了一段心靈交匯、精神互通的歷程。
當然,除了這種自由的、緘默的沉浸式閱讀帶來的益處,今天的圖書館,還扮演著很多不同的“角色”,帶給了孩子們別樣的成長:它有時候是活動園,有時候是博物館,有時候是大講堂……一切神奇的形式,一切寬廣的內容,都可以在這里遇見。孩子們在這里交流、協作、沉思、洞見,為興趣的生發、未來的創造積蘊著無限可能。
這樣的圖書館,于孩子們來說,是如何可觸摸、可見、可感的呢?作為教師的我們,可以怎樣設計和導引,為他們的靈魂成長搭建橋梁?
北大附小通過“學校圖書館”和“班級圖書館”兩個渠道發力,把校園閱讀的“奏鳴曲”變成孩子們快樂閱讀、持續閱讀的“交響樂”。
2021年11月22日,北大附小開啟了一項行動,名為“點亮圖書館”,就是通過游戲闖關的形式系列開展五大挑戰任務:獲取圖書館的信息,使用圖書館的資源,參與圖書館的活動,協助圖書館的建設,開展圖書館的研究。活動期間,孩子們通過記錄探索圖書館的過程,繪制自己和圖書館的故事,與圖書館合影,點亮圖書館展板,完成以上五種不同學習任務,獲得五色“能量卡片”。三周時間下來,圖書館一共吸納了來自64個班級的1000多名同學參與,完成了800多份圖書館成長手冊,開展了至少4000次圖書館探索行動。孩子們一步一步地在游戲中熟悉圖書館,和圖書館成為“好朋友”。
北大附小的班級圖書館也別具一格,帶著北大文化的烙印。在四(8)班的班級“微型圖書館”建設中,孩子們首先自愿結成小組,確定微型書架主題;之后,他們和爸爸媽媽一起為該主題尋找一本最有價值的圖書。最后小組匯集推薦的圖書,并一起設計圖書推介海報。在推介分享會中,四(8)班的少先隊員推薦了紅色書籍,介紹了北大圖書館與李大釗、毛澤東的故事。他們引用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陳培永教授的話:北大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源地。北大附小的孩子們傳承北大紅色基因,就要多讀書,有思想,靠讀書獲取思想,用思想擁抱未來。
孩子們受益于學校圖書館、班級圖書館的滋養,把在這里領悟到的思想和價值用自己的方式傳遞給他人。在“鄉村書屋建設”中,有位小朋友認真地說:“我建議鄉村書屋開展捐書活動。鄉村書屋還可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成立閱讀社或讀書小組,開展猜書謎和朗誦會等活動,鼓勵大家積極參與活動的策劃、組織與協調工作。”孩子們的建言也許稚嫩,但那是由閱讀、由圖書館點燃起來的成長之光、希望之光。
一個人在最好的年齡,遇見什么樣的書、什么樣的人、到過什么樣的地方,都會進入生命深處,化為永遠的精神財富。學校圖書館、班級圖書館也因此成為孩子永遠依戀的精神之鄉。為了這樣的精神之鄉,老師們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希望以學生閱讀的“小切口”,寫好素質教育的“大文章”。
時間:2023-05-17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珍惜時間
- 時間就是生命,魯迅先生說:“浪費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這就說明了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 05-17
- 和圖書館成為“好朋友”
- 對很多孩子來說,圖書館是一個非常神奇、夢幻,讓人充滿向往的地方。這里的世界多數時候是靜悄悄的
- 05-17
- 山路
- 這條崎嶇不平的山路,是外界與三河村唯一的紐帶,似乎勉力拉扯著落后的山村,時常又發出幾不可聞的嘆息。
- 05-17
- 燈籠紅
- 超市里燈籠紅柿子整整齊齊地碼著,個個朱紅色,小巧飽滿,它們安安靜靜地擠在一起,像極了小娃娃肉嘟嘟的紅臉蛋兒,樣子生動又可愛。
- 05-17
- 一雙皮鞋
- 記得我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住在省城的姑姑給我買一雙翻毛皮鞋。對我來說,對我們村里的和我一起玩耍的伙伴們來說
- 05-17
- 過往
- 生命中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出現也許只是為了與我們擦肩而過而已。
- 05-17
- 來年以后
- “稍微等會。”蓄著長頭發的男人扣上飯盒,把手機塞到桌子上所剩不多的空處。
- 05-17
- 梅姐
- 梅姐是我們村公認的美人兒,高高的個兒,輕靈秀氣。用娘的話說,要是興皇帝那年頭,梅姐說不定能選進宮里呢。
- 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