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小鋪
去江南幾座古鎮,看到舊的商賈遺跡還在,便感慨南人的精細,也想起當年在遼南老城的生活片段,差異還是大的。遼南與江浙的風俗不一,但古鎮的模樣有相似的地方。布局規范、古樸,有點舊畫里的樣子,只是留存的典故不多。南人常視北地乃荒蠻之所,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城里的風景也有值得一記的,那便是密布的小店鋪,每個店鋪,都藏著不少的故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房子逐漸殘破了,已經與舊時的風氣有別。遼南的店鋪都很小,即便像老城,一般的商店都沿襲了舊風氣。史書上說老城歷史已經有千余年,自然也保留了舊歲的某些風氣。商業區主要位于城的南街,豆腐坊、回民館子、水果店、理發館、照相館、印染店一字排開。同學的外號,有許多與小鋪子的歷史有關,因為他們的前輩多是其中的店員。比如劉包子,是包子鋪的后人;宋饅頭,乃饅頭鋪的兒孫等;趙兩角,大約是鞋鋪人的另一種稱呼。人名與店鋪關系如此之深,想起來都有趣得很。
因為商人在城里的比例高,大人孩子都顯得精明。曾富過的和未曾富過的人,彼此都客氣。革命勝利后,居民們沒有多少差異,日子過得都差不多。偶有人重溫著舊夢,也是在私下的交談中的感嘆,往者難追,時代畢竟不同了。
雖然經歷了五十年代的公私合營,而店鋪的格局基本未變,只是多了一些新的單位,比如新華書店、百貨商店就是。老城離海近,海產品種類繁多。賣鲅魚、海帶與蝦皮子的,多為海邊來的人,所以許多鋪子都帶一絲海帶的味道。這些鱗次櫛比的小鋪子,是孩子們愿意去的地方,許多空地聚集著玩耍的學齡前兒童。奇怪的是,鎮子里好像沒有幼兒園,只有幾個托兒所,大多數的孩子是散落在街面上,跑來跑去的。
稍大一點的孩子們有了壓歲錢,便到小鋪子去買糖果。一個叫“小板房”的地方,糖果品種多。鋪子是木板做的,只有一個窗口,隔著玻璃看見各種糖塊,我們興沖沖地跑到那里,站在一塊石頭上踮著腳,把錢送進窗口,再從中接過幾塊帶花紙的糖塊,真是開心極了。有時候也跑到水果店去買一點蘋果或者棗之類,感到很大的滿足。遼南的棗不好吃,甜味少,可能與水土有關,那時有了許多伊拉克棗,黑色的,小而甜,孩子們是喜歡的。
還有個地方可以去,就是在印染店旁,常擺著一個小人書攤,每看一本三分錢。我是那里的常客,最入迷的當然是《三國演義》與《西游記》,還有現代故事《鐵道游擊隊》《林海雪原》等等。我對于古人的認識,就是從這些連環畫中開始的。書攤上還有幻燈片,在一個類似望遠鏡的裝置里,轉動幾下可以看到一些風景圖,比如西湖和頤和園之類的風光。看一次要五分錢,算是貴的。記得擺攤的是同學的母親,他們家境不好,父親常年臥床,僅僅靠母親在攤位上掙點生活費用。攤主對我不錯,有時候并不收錢,說道:看吧,長大了再還我。
老城人大多不喝茶,所以沒有茶館。行人渴了,就到小鋪子旁的百姓家尋點水喝。住戶對于來尋水的人都能理解,這大概是一種風氣。記得艾氏父子家門口就有一口缸,旁邊掛著水瓢,也是為路人準備的,這也吸引了許多人。艾家窗戶上總貼著小艾新完成的素描作品,靈動而可愛。小艾是我的同學,父親是修理手表的,手巧得很。這也傳染給了小艾。小艾的繪畫水平很高,可謂無師自通。畫馬克思、高爾基、魯迅,無一不像。所以,他們家的門前,便成了逛街的人要駐足的地方。
街市流水般的人影,有的一晃消失了,有的影影綽綽地晃在記憶里。來的人與去的人,有的有緣,有的雖陌生,但彼此都知道逛街的相似的愜意。外來的人與本地人有點差異,鋪子里的人對此分辨很清,一聽人的口音,便知道來自哪里。而在一些人的穿著打扮里,也能夠辨出社會的身份。
有一家鋪子叫“老頭店”,因為工作人員年齡大,故得此名。這“老頭店”賣的東西很雜,日常用品,各種各樣。“老頭店”的書記是個退伍老軍人,眼睛與手有傷,乃塔山阻擊戰留下的,是戰斗英雄。我的同學的爺爺也在店里,大家叫他“老會計”,珠算水平是一流的。還有一個老人,人稱“老字典”,對于各家門牌號記得清清楚楚,一些人家的前世今生,頗能道出一二。店里的老人,商業腦子也好,進貨呢,都是民眾急需的,所以,每天都有不少客人光顧。
記得有一年鎮子里出現了件盜竊案,久而不能偵破。派出所的所長一腦子霧水,他后來找到“老頭店”的書記,看看能否幫上忙。支書與“老字典”講了此事,兩人現場走了一圈,又去幾個家庭作了調查,回來后讓“老算盤”打了幾下算盤,便和所長嘀咕了一會兒。第二天,案子就破了。“老頭店”的人,閱人無數,但卻極為和氣,一般騙吃騙喝的人,深知他們的厲害,是不太敢在門前耍橫的。
“老頭店”旁有幾家飯店生意一直很好。城里的菜最有名的是過油肉、水滑肉、酥白肉、應季小海鮮、海腸燉長豆、羊肉湯。其中千層餅的味道是一絕,那餅的做法有點復雜,以至許多外地的館子都做不出那種味道。母親的同事聞老師剛大學畢業,獨居在學校的宿舍,多次領我去各種小鋪子。聞老師學的是中文,詩文的修養好,只是不太愛說話。跟著他,我品嘗了不少有特色的遼南風味兒。那時候細糧少,吃的是二米飯,這是大米與高粱米混做的一種糧食,這已經很奢侈了。印象深的是一家回民館子,菜做得尤其好。但有時候缺貨,能否遇到上等的牛羊肉,要碰碰運氣。趕上城里大集的日子,小鋪子前要排長長的隊。別的館子都有些凌亂,這家館子卻干干凈凈,坐在里面很是舒服。
老城的夜晚很美,半明半暗中,向西看到駱駝山,南面是永豐塔,破損的廟宇半隱在老樹間,像一幅水墨畫。太陽落下了,街市仿佛變成另一個世界。孩子們吵吵鬧鬧地跑到大街小巷玩起來,聲音傳得很遠。但有幾個地方卻安靜得很,一是橫山書院一帶,晚上沒有什么人,但院子里有時會傳來笛聲,由低而高,好像一支神曲,聽著有點感傷。這吹笛的是一位老人,叫什么名字,已經忘記了。他夏天常常坐在樹底下自我陶醉,以至成為一道風景。還有一個地方,是清真寺一帶,人少而清寂。清真寺位于城西的城墻邊,建筑風格特殊,不同于街市的老屋。我有時走到旁邊,好奇地要往里望一望,對于其中的回廊與庭院,有種神秘的感覺。
多年后我到土耳其的布爾薩古城,也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小店鋪,感到格外親切。但離街鋪不遠的地方,卻靜得出奇。有一次走在布爾薩的街角,忽聽到清真寺傳來的晚禱聲,還有街頭虔誠的人們的表情,一時被震撼了。中外的古建筑雖然形態存在差異,卻在什么地方還能嗅出相近的氣味。才知道天底下的古城,有同有異,實里含虛,熱鬧的后面,仿佛都有另一種東西。那是什么呢?好像說不清楚。但這些說不清的存在,現在想來,才更有意思。
時間:2023-09-15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京城逛舊書店憶舊
- 逛舊書店是一件極有興味的事情,北京可能是最適宜的城市了。琉璃廠過去舊書鋪子林立,留下了很多文人的蹤跡。
- 09-15
- 老城小鋪
- 去江南幾座古鎮,看到舊的商賈遺跡還在,便感慨南人的精細,也想起當年在遼南老城的生活片段,差異還是大的。
- 09-15
- 英倫漫話
- 十多年前我曾經調侃過自己:如果我突然有機會可以在全世界到處跑,我會怎么樣安排行程呢?
- 09-15
- 蘿卜花禮贊
- 即便是最弱小的生命,在浩瀚的宇宙里也有其存在的意義.或步或趨,或顰或笑,都可吟成一首首贊美詩,震撼人類的心靈!
- 09-15
- 一碗粥
- 今天早上,我到校有點遲,當我邁著匆忙的腳步氣喘吁吁地走進教室時,同學們差不多都到齊了。
- 09-11
- 發燒
- 由于我昨天對著空調吹了一夜,今天起來的時候覺得身子軟綿綿的,像泄了氣的氣球一樣。
- 09-11
- 夢回電影隊
- 在上世紀那個特殊年代,許多北京的初中和高中生紛紛來到陜北延安地區貧窮的農村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 09-11
- 堂兄好酒
- 堂兄喜好飲酒,哪怕桌上只有清水煮白菜,每餐的二兩酒是必不可少的。
-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