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書院
這是我第二次來廬山市(星子)白鹿洞書院了。第一次來,是十年前四月里的一個春日。那時天真是晴得緊的,山谷里或山隈的蕞爾隙地里,這里一片油菜花的鮮黃,那里一撮冬小麥的深綠,蜂飛而蝶舞,讓人心頭有滿滿的暖醉之意。
這次來,卻已是深秋。和上次相同的是,天,仍晴得緊,心,仍滿而實。果然我的方向感沒出差錯,白鹿洞書院由一條蜿蜒且起伏的仄路,自西而東引入。行在這里的路上,我的思緒定要閃回到數百或一千年前。那時,這樣的山路上,總會有一些著長衫的士人,或成群結隊,或三兩相伴,或默默獨自,緩然走過的罷?
沿貫溪西行。貫溪所在的山谷并不寬裕,但是就山間的谷地而言,這里做一間書院,足夠隱逸且幽然了。白鹿洞書院踞北面南,坐落在貫溪北岸一脈細長的平畈上;貫溪的南岸,則是一列叫紫陽山的山嶺。所謂貫溪,陪同我們參觀的小姑娘告訴我們,這是取自孔子“一以貫之”的句意。追問她溪名起于何時、何人,小姑娘只嫵媚地笑笑。我懂她的笑。自然,這溪名大約時代不遠,也不知肇起于何人了。
孔子在《論語》里,兩次談到“一以貫之”。一次是與曾參的對談。“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翻譯成現代漢語,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孔子說:‘曾參呀!我的學說有一個中心貫穿其中。’曾子說:‘是的。’孔子離開后,其他學生問說:‘老師的話是什么意思?’曾子說:‘老師的學說,就是忠和恕罷了。’”
另一次,是孔子和他的得意弟子子貢的對話。“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這段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孔子說:‘子貢呀,你以為我是學得很多又都能記住的嗎?’子貢回答說:‘是呀。難道不是這樣?’孔子說:‘不是的,我用一條基本思想貫穿始終。’”其實,這段話看上去并非學生的提問,而是孔子在主動找話。可能當時孔子是很迫切地,想把自己一時的靈感閃現告訴別人吧。
以上引述孔子言論,一方面由書院前的溪名緣起,另一方面,則是由中國傳統書院,包括白鹿洞書院的人文性質引發。中國歷史上的書院,是儒家學派的傳統道場。所謂道場,就是布道的場所。中國的傳統書院,是中國歷史上最獨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符號之一,另外一種大概就是私塾教育了。書院傳統起自唐代,興于宋代,普及于明清,終結于清朝末年的政治和教育體制革新。因此在千多年里,書院不僅遍布中國城鄉,還飄洋過河,傳入朝鮮、日本、越南、馬來西亞等地,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和教育的獨特形式。
白鹿洞書院的起止、興衰規律,與中國傳統書院的起止與興衰節奏,是完全一致的。在白鹿洞書院發展史上,至少有兩個人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是唐代的李渤,一個是南宋的朱熹。李渤是河南洛陽人,唐貞元年間,他與兄長李涉隱居于貫溪畔,修身閱書。這頗符合唐宋之際,有一路士人鐘情于自修山林的時風。除讀書外,李渤喜歡馴養白鹿,而白鹿亦出入相隨,因此人稱白鹿先生。此后,白鹿洞左近,逐漸成為士人學者研學修造的場所。
到南宋時期,文化學者兼教育家朱熹出任南康知軍,在他的大力推動下,白鹿洞書院成功復興、名噪一時。在此基礎上,白鹿洞書院至清康乾年間發展到全盛的頂峰,成為中國書院教育的一個典范。朱熹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成就卓然的文化學者。比如,在他的手上,儒家“四書”(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四種儒家典籍)的理念得以確立。從此以后,儒家思想的傳播從浩然雜沓的典籍中簡化而出,成功地立足中國,走向世界。元朝明令科舉以朱熹《四書集注》及程朱一派的經學為試士程式,明朝更是確立了朱學的獨尊地位。
朱熹的學問既是宏觀的,也是微觀的。例如他注《大學》時,就明確地說:“大,舊音泰,今讀如字。”所謂“今”,當然是朱熹生活的南宋。所謂“讀如字”,就是說“大學”的“大”字,要讀它的本音。“大”字在古代,或至少南宋以前,大致有“大”音和“泰”音兩種,都有“大小”的“大”的意思。可能在南宋時候,一般學生也容易糊涂,不知道《大學》是念成“大學”呢,還是念成“泰學”。經朱熹這么一定義,我們現在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念“大學”了。
一路在白鹿洞各建筑之中參觀,一路不懂就問、細細觀察,不由內心頗多感慨。心里想,文化的傳承,說它大,它并不大,多由“讀如字”這樣的小事聚成;而說它小,它又并不小,千把年光陰歲月,竟凝結成一種了不起的傳統、一種文化、一種認同了。
從建筑物里出來,又走到貫溪的溪水邊了。這時還有最后一個問題,要問一問陪同我們參觀的小姑娘:“白鹿洞白鹿洞,剛才我們看到的那個有白鹿塑像的淺洞,就是歷史上的白鹿洞嗎?”小姑娘說:“那是后人挖造的,不過也有幾百年了,你心里認,它就算數,你心里不認,它就算不得數。”我追問她:“那白鹿洞,到底有沒有洞?”“沒有洞的。”“如果沒有洞,那白鹿洞的‘洞’字,又從哪里來呢?”小姑娘說:“你看這白鹿洞書院,三面都是山,只有西邊過來的一條路。古人看見這里的形狀,就像一個開口向外的洞,于是就把這里叫做白鹿洞了。”
嗯嗯,我暫且認同她的說法吧。我得趕緊去留影照相了。天快要黑了。
時間:2023-09-11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西打磨廠記
- 老街叫西打磨廠,在前門樓子東側。這是一條明朝就有的老街,我從小生活在那里。
- 09-11
- 白鹿洞書院
- 這是我第二次來廬山市(星子)白鹿洞書院了。第一次來,是十年前四月里的一個春日。
- 09-11
- 午休的父親
- 八月的北京,與全國許多省市一樣,無可奈何地處于近年少有的高溫時節。月末那幾天,官方預報達到三十二三度;人們說實際氣溫還要高一兩
- 09-11
- 北京冬景
- 人們傾城而出,涌向西山看紅葉的時候,北京的冬天就來到了。
- 09-11
- 倉倉
- 七月給倉鼠取名倉,叫它倉倉。七歲的七月是我女兒的女兒。七月一降生,大家認我寫文章,攛弄我給起乳名
- 09-10
- 瑪珥湖畔
- 對水質的講究,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種表現。我平常有喝茶的習慣,剛到長春工作時,當地人推薦用泉陽泉礦泉水泡茶,說是產自長白山,水源
- 09-10
- 來世仍做常書鴻
- 幸甚,上世紀90年代初,我陪在一家文化刊物當記者的妻子雪揚,登門拜訪了學貫中西的文化大家常書鴻先生及夫人李承仙
-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