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三問
哲學上有著名的靈魂三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直逼靈魂深處,躲無處躲。
我是誰?這話乍聽多么幼稚可笑。我有屬于自己的名字,雖然普通如大海中的一滴水,但好歹代表了我的存在?,這是真正的我嗎?那個誤入塵網中不可自拔,素面朝天、步履匆匆,在柴米油鹽醬醋茶里摸爬滾打的油膩中年婦女,是真正的我嗎?想起順治皇帝的醒世碑記:“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看來,貴為天子,也難免有此一嘆。其實,這身皮囊下,重重包裹的那顆敏感倔強的心,恐怕才是真正的自我。早晨,陽光照在草上,太陽是明亮的,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黃昏,微風初起,風中充盈著過往的群聲嘁喳,舊日天竺葵的呢喃窸窣——在這些美好的瞬間,我才是真正的我,無關風月、不問過往,是一個擁有自己靈魂的人!
我從哪里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一粒塵埃,因了偶然,來到這世界。若問來處,只怕是浩浩宇宙,渺渺太空,天地間一蜉蝣,滄海中之一粟。但既來自宇宙,四海八荒皆可是我的來處。人說一粒沙里可看世界,半朵花上能說人情,我喜歡這豐富多彩的世界:向往“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灑脫,享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的閑適,偏愛“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的意境,憧憬“松花釀酒,春水烹茶”的出塵,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期待與一切世間美好邂逅,然后相看兩不厭,靜默歡喜。此心安處是吾家,與來處無干。
我要到哪里去?毋庸諱言,從踏進人世的第一天,我們的去處便已是定局。世事短如春夢,尼采說:“樹葉從樹上飄零,終被秋風掃走;生命和它的美夢,終成灰土塵埃”,我們來自塵土,終將歸于塵土——。少年鮮衣怒馬華燈煙火,中年山居茅屋布衣蔬食,個中滋味,都是人生的況味。所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坦途也好,泥濘也罷,都是人生常態。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不必奢求被人銘記,平凡你我,生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個世界我來過,經歷了世間諸多的美好,含著平靜的微笑離開,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靈魂三問,每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早日找到答案,或許,我們能更好地活著。
時間:2023-05-26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一只特立獨行的狗
- 曾讀過王小波的一篇文章《一只特立獨行的豬》,很受觸動,從動物的身上,往往可以看到人的影子。
- 05-31
- 靈魂三問
- 哲學上有著名的靈魂三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直逼靈魂深處,躲無處躲。
- 05-26
- 匯聚螢火,便成星河
- “武漢醒了!”這座英雄的城市漸漸恢復起往日的煙火氣息,重整行囊再度出發。
- 05-26
- 愛是教育的靈魂
- 陶行知先生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愛是教育的靈魂。
- 05-26
- 觀戰
- 步入初中,學習量增多,無暇顧及;父親厭煩,喝斥;母親可憐它,所以這只我們家飼了三年的暹羅貓被送到了阿姨家。
- 05-26
- 樹立和平意識 厚植家國情懷
-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沒有硝煙彌漫的戰場,沒有家破人亡的悲劇。
- 05-26
- 蟋蟀記
- 蟋蟀,又名“促織”,俗稱“蛐蛐”,夏秋季節的夜晚鳴叫不停,成為這個季節獨有的特征。
- 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