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故事會綠版編輯
前段時間,朋友安利了我一部網劇,主演是她喜歡的男演員。這部劇我不陌生,因為打開網絡,鋪天蓋地都是它的通稿,夸演技、夸特效,還有夸主演男帥女靚的……但看了幾集,我就開始用幾倍速去觀劇,到后面,朋友自己也看不下去了,還對我說,那個男演員在其他作品中的演技濾鏡碎了一地。劇播結束,這部劇高開低走,口碑也是一落千丈。
這個結局我一點兒也不意外,因為流水線般的制作,浮夸的表演,注水的劇情,拉垮的臺詞,粗糙的服化道,真是招招斃命啊。
這讓我想起另一部可以形成鮮明對比的影視作品《一九四二》。為了詮釋好災民的角色,開拍前,劇中的演員被要求集體減肥。其中,一個老戲骨瘦了二十多斤,開拍時,他臉頰枯瘦,眼袋突出,妥妥一個災民的形象。他說,餓是表演不出來的,所以他一直餓著自己,以至于開拍時,已餓得兩眼冒金星的他差點摔倒,后來還是吃了塊巧克力才緩了過來。他飾演的災民角色有大量的臺詞,但他對編劇說:“你這臺詞太多了,我說不了!”編劇很吃驚,一個老戲骨怎么可能背不了臺詞。老戲骨解釋說:“人太餓了,是不想說話的。”編劇恍然大悟,誠懇地說:“我是吃飽了寫的,對不起,我馬上改!”正是主創們有這樣的付出和較真勁兒,電影上映后,贊譽一片,獲獎無數。
對這類“良心”影視劇,觀眾不僅到電影院和播放平臺去觀看支持,還會因為由衷的喜歡,自發地宣傳和推薦,產生良性循環。這也是那些爛劇想要卻做不到的。
說一千道一萬,創作者們與其沉迷炒作,雇水軍買熱搜,不如踏踏實實創作,認認真真地抓質量。因為觀眾的好口碑,才是貨真價實的,一句就能頂一萬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