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讀后感3000字
今天將隨風飄逝,明天是新的一天
——讀《飄》有感
“她轉過身,邁步穿過凹凸不平的田野,朝房子的方向走去,邊走邊把頭發挽成一個發髻,盤在脖子上方。艾希禮注視著她,看到她邊走邊把那瘦小的雙肩挺直。”——題記
看完《飄》時,明亮的月光灑在書桌上,照亮了距離高考三百多天的倒計時。雖然是夜晚,即使是高考倒計時,內心也滿是斯嘉麗的那句:說到底,明天總是個新日子。
《飄》是一部關于南北戰爭的小說,但小說中關于戰爭的描寫卻極少,大量筆墨在于描寫滿地的傷員、戰士無助的呻吟以及反映戰后面對殘破的家園人們的重建之路。本書作者米切爾將《飄》的主題定義為“生存”,是南方的貴族們在面對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的解體時如何生存,是小說中的人們在面對社會大動蕩時如何選擇。《飄》中有以艾希禮為代表的保守派,他們在面對社會動蕩時依舊在懷戀以往的生活,沒有融入新社會的想法,也沒有改變自己的行動;當然,也有以斯嘉麗為代表的自由派,他們昔日奴隸主養尊處優的好時光隨風飄逝,卻能夠為了生存,放下臭架子,努力奮斗。就像斯嘉麗常說的:你不該往后看!那有什么好處?沒錯,在斯嘉麗看來,明天總是個新日子!斯嘉麗對待舊文明的態度,以及為了融入新文明她所做的努力,她的上進心,無論什么時候都會極大鼓舞看這本書的讀者,讓讀者獲取了面對現實、克服困難的勇氣。
“沉甸甸的擔子還得挑幾天......”在逃亡時斯嘉麗的耳邊響起了這首歌謠。在帶著一大家子逃生的時候,我想斯嘉麗就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重擔。等到達塔拉發現母親埃倫去世時,她真正的從方圓三縣里面最迷人的姑娘成為了扛起重擔的一家之主,她開始了她艱難而又并不完全光彩的奮斗之路。作為長女,與妹妹蘇埃倫和卡琳相比,她明白自己的責任是什么,她不再渴望坐上馬車去附近的鄰居家參加舞會,而是整日想著如何讓大家不挨餓,如何救下塔拉。在斯嘉麗身上,我想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在關鍵時刻,什么事情對你來說是重要的。”斯嘉麗在戰爭之前一直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她滿腦子都是野餐、舞會。可是一旦戰爭開始,她也很清醒,她明白她應該逃命,而且還帶著一家人一起逃。米切爾曾經不想學數學,她的媽媽告訴她:“打仗的事以前有,以后還會有。打起仗來,誰家都躲不開災難,人人都得傾家蕩產。戰后,人人都得從頭再來,能指望的只有自己的一顆腦袋。”米切爾無言以對,而我的內心也深有感觸。作為一名高三學生,在高三的緊要關頭,我也很清醒的明白“學習”是我的第一要務。在適當的時候做恰當的事情,就像斯嘉麗一樣,正確的明白自己的處境,并且去適應它。讓舊時代的一切隨風飄逝,去迎接自己雖有些許坎坷卻是光明的未來。
“這些親人曾遭遇最壞的命運,卻用自己的雙手從厄運中奪去了最好的結局。塔拉就是她的命運,她的戰場,她必須取勝。”米切爾塑造的斯嘉麗形象并不完美,甚至被美國詩人畢曉普說成一個毫不足取的的女性,認為她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但她同時也是一個豪爽、敢愛敢恨、認定自己的目標便勇往直前的人。有人認為《飄》受歡迎的原因在于它出版的年份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正值經濟大蕭條時期。人們在饑餓中幻想回到過去的歲月里,他們此時此刻也在為了生存而奮斗,他們從斯嘉麗身上獲得了面對現實的勇氣。克服困難并不僅僅適用于經濟大蕭條時期,而且適用于任何年代。生活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不易的,但只要你面對困難那就是生活的強者。在讀《飄》時我總是有意無意將其與《簡愛》作比較,簡愛也是一個自立自強的女性,但她并沒有斯嘉麗堅韌。簡愛最后獲得新生的來源是繼承一筆遺產,而斯嘉麗的一切是靠自己用雙手去奮斗得來的。她是當時南方第一個開辦工廠、拋頭露面的女性,她不在乎別人怎么說,也不在乎滿是老繭的雙手,她的一生從出生下來就將自立自強演繹到底。她明白這些流言蜚語終會隨風飄逝,迎接自己的會是嶄新的未來。
“一切等回到塔拉再細想,明天就挺住了,說到底,明天總是個新日子。”斯嘉麗身上最光彩奪人的地方就是她對待新事物的態度:她總想著明天,她喜歡朝前看。書中安排了梅麗和艾希禮二人與斯嘉麗作對比,梅麗與斯嘉麗一樣堅強,艾希禮看待世事比斯嘉麗清楚,可是梅麗與艾希禮最大的特點就是,面對南方日益沒落的經濟模式他們不愿去隨世事而改變。艾希禮整日呻吟著南方已經消亡的生活方式,梅麗也總是回憶著過去的美好生活,只有斯嘉麗朝前看,迅速地適應了南方改革之后的生活方式,從南方舊種植園主向資本主義商人蛻變。艾希禮是舊時南方文明最后一抹夕陽,無限美好卻是近黃昏;但斯嘉麗是新的南方世界里的第一縷朝霞,燦爛又光彩奪目。“我寫的是有進取心和沒進取心的人。”米切爾曾如此評價自己的這部作品。在這本書中,作為新時代新青年最應當學習的應該是斯嘉麗對待文明的態度。在日益開放的全球大背景下,我們不應該執念于過往的思想理念,而是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去認同、去融入、去建設一個新的文明。斯嘉麗將煩惱留在了塔拉,留給了今天,讓其隨風飄逝,她將新生放在了明天,放在了總會有法子的明天。
“明天總是個新日子。”這是斯嘉麗的座右銘。斯嘉麗的一生坎坷,但她相信所有痛苦都終將過去,明天總會是一個新日子。
農歷十五的月光分外明亮,照亮了距離高考只剩下三百天的倒計時。在高三,焦慮、失落和挫敗是必然存在的,但我相信我會在高三的黑夜中前進,就算是月光也能照亮前進的道路。畢竟,明天總是個新日子。
“只有把每一個明天當做新的起點,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更加努力奮斗的人才算得上是智者。”
時間:2023-04-02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讀后感推薦
- 《飄》讀后感3000字
- “她轉過身,邁步穿過凹凸不平的田野,朝房子的方向走去,邊走邊把頭發挽成一個發髻,盤在脖子上方。
- 04-02
- 《海豹恩仇錄》讀后感600字
- 讀書可以讓人學到很多東西。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海豹恩仇錄》。從書里,我也明白了一些道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 04-02
- 《遠山淡影》讀后感800字
- 最近時常做夢,那些原本淡去的回憶在夢中向我反撲——撕咬著我渾濁的意識。在夢醒后,我又陷入長久的恍神中,對記憶開始產生疑問。
- 04-02
- 《兩個小八路》讀后感400字
-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人民向來都是有骨氣,有尊嚴的,一旦有敵人侵略,就會毫不猶豫地拿起武器,奮起反抗。
- 04-02
- 《使命召喚》讀后感800字
- 我們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們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國家。有這么一群人,他們身穿迷彩服,頭戴藍色貝雷帽
- 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