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湯圓
之前過年的時候,村里每家每戶就忘不了推湯圓。
我們家有一個石磨子,成了大家推湯圓的工具。石磨也成為了我們家唯一一個“家產”,石磨是我劉姑爺拉船從山峽弄回來的山峽石頭,這種石頭非常堅硬,是做石磨的好石材。
推湯圓首先要泡糯米。要提前準備好糯米,要用清亮的井水泡糯米,井水泡糯米磨出來的汁液最好。母親是非常有經驗的泡糯米高手。母親說,泡糯米必須泡三四天,要把糯米泡脹,一粒粒的糯米鼓鼓的,還要換幾次水。糯米泡好了還要進行淘洗,要淘洗好幾次,白白凈凈的糯米就出現在一家人面前了。這個時候就開始推湯圓了。將糯米舀在石磨上的一個小洞里,推磨的人一定要有力氣,力量要均勻,不快不慢,動作靈活。父親開始推磨,推湯圓,母親舀糯米,父親推了一陣,父親推累了,母親又接著推,這樣來來去去,去去來來,循環往復。推著上磨盤轉動,下磨盤不動,中間的縫隙處就源源不斷的流出來白色的汁液,這就是糯米汁液了。糯米汁液順著磨槽流在一個準好的木桶或者膠桶里,然后倒進一個準備好的過濾的濾帕里,再用一個三角架,或者一個濾架吊起來,吊上兩三天,糯米粉不干不濕,軟綿綿的,糯米粉就可以晾曬了。農村都是用一個大簸箕把糯米粉攤開裝起來,出太陽的時候端在曬壩里晾曬。如果是立即煮著吃的湯圓粉就不用曬,包上湯圓心子就可以下鍋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母親早早起床了。一個人在灶屋包湯圓。湯圓心子有花生、杏仁、芝麻、橘子皮、白糖、水糖合在一起煎炒,非常香。母親包好的湯圓有一大盆。鐵鍋里的水早就被父親燒開了,母親把湯圓一個個放入鐵鍋里,二十分鐘后,一個個湯圓在鍋里翻著白色的肚皮,鼓鼓脹脹的,之后再煮上幾分鐘,母親就用勺子把湯圓舀起來,一碗一碗的裝得滿滿的,熱氣騰騰的湯圓,非常溫暖,這就是母愛。我們起床后把臉洗了就開始吃湯圓。母親說,你們不要吃急了,謹防把喉嚨燙一個血泡。我們幾個孩子還是狼吞虎咽的吃下去,生怕不夠吃。在生活貧乏食品物資緊張的年代,能夠吃上一頓香甜可口的湯圓的確不容易,一年到頭我們都在盼著過年。過年有新衣服穿,有新鞋子穿,有鞭炮放,有糖果吃,這是細娃非常盼望的新年。
時間過去了幾十年,那些年味依然在我的腦海里留存著,一直揮之不去,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如今的湯圓,不用自己動手,到處都有賣的,一包一包的湯圓早被生產商家做好了,什么心子的湯圓都有,什么樣式的湯圓都有,再也看不到推湯圓的情景了。但是我們家的石磨還在,石磨宛若在那里成為了一個古董,成為了一個母愛的見證物品。
推湯圓,吊湯圓汁液,包湯圓的場景,有的農村還是延續了下來,這是一種民俗文化。我的故鄉就有一個民俗文化展覽館,悠悠的推湯圓的民俗文化活動被他們傳承了下來,讓參觀旅游的人們親身體驗一下這種推湯圓的儀式感,親身體會一下推湯圓的動作,力量,完成任務的快感,參觀旅游的人們感到無比震撼。
現在過年的時候,再也沒有“大人望種田,細娃望過年”的說法了。
過年的食品琳瑯滿目,各種湯圓比比皆是。殺豬宰羊,雞鴨魚,海鮮,大閘蟹,各種蔬菜水果,各種各樣的零食,各種鹵菜、炒菜、蒸菜,煎炒都有,有的菜品從過年吃到正月十五都吃不完。大家推杯換盞,劃拳打碼,吹牛,沖殼子,擺龍門陣,天上地下,古今中外,無所不能。聽故事的人,有時插上幾句嘴,擺龍門陣的人說,你曉得,何必聽我吹牛?你趕緊回家吃湯圓,你們家里的湯圓都冷硬了。大家哈哈大笑,大笑之后,大家一哄而散,這個時候的年味就越來越濃了,這就是新時代的吉祥年,幸福年。
時間:2025-01-18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我的搭檔們
- 因為我喜歡京劇,有些人覺得我是北方人。其實,我除了1986年第一次到過北京,無論是五百年前的故鄉————福建
- 01-18
- 推湯圓
- 之前過年的時候,村里每家每戶就忘不了推湯圓。
- 01-18
- 完成自己
- 一個平凡的中年女生,如何在家人的互信互愛中,從年輕寫到中年人生,這是一篇以隨筆的文字形式的心情自剖寫照°
- 01-14
- 平凡的美
- 以平實的文字,敘述生活中的人事物,對美麗的感受,心如沐浴在澄淨的泉水,對美的地方,有小小的愛和幸福感°
- 01-11
- 精彩一生
- 祝賀詩仙高才藝,李白名聲傳百世。
-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