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緲游
一、朝陽旭日
巖洞幽奇世代傳,零陵城郭景澄鮮。
漁舟點(diǎn)點(diǎn)紅陽里,鷗鷺翔翔綠水邊。
萬象江開平一鏡,百家詩蘊(yùn)越千年。
瀟湘自古風(fēng)流郡,欲把云根種碧天。
注:“朝陽”:即朝陽巖,又稱西巖,位于零陵城區(qū)大西門對面,有一瀕江向陽的巉巖。據(jù)說,唐代詩人元結(jié)任道州刺史時,途經(jīng)永州,系纜登臨,見此巖洞幽奇,泉水激石,怪異多姿;每當(dāng)旭日東升,朝陽初射,紅霞映閣,巖壁如金,瀟水煙靄籠,萬象映嵐光,遂改名為“朝陽巖”,并撰《朝陽巖銘》及《朝陽巖》詩刻于巖下。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時,常戲游巖上,吟詩抒懷,他的《魚翁》詩摩崖:“魚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黃庭堅、何紹基等歷代名家均有詩文鐫于斯巖。
二、蘋洲春漲
欲泛靈槎勝境游,芳菲玉草白蘋洲。
紅霞斜倚千巖竹,綠渚沉浮一葉舟。
四面江山歸眼底,萬家歌舞繞城頭。
雙龍騰嘯迂回去,自此湘汪浩浩流。
注:“蘋洲”:即白蘋洲,源于屈原《九歌·湘夫人》:“登白蘋兮騁望,與佳人期兮夕張。”光緒《零陵縣志》記載:“黃葉渡下有白蘋洲,廣半里,長二里余,舊多白蘋,故名。地處零陵城北約4公里,瀟水與湘水匯流處。洲上古木參天,竹茂蕉繁;四面環(huán)水,高潔幽靜。往來船只如梭,風(fēng)帆與竹林相映,櫓聲與鳥語共鳴。柳宗元有詩云:“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yuǎn)意問瀟湘。”蘇軾亦有《百家渡》詩:“草舍蕭條誰可語,香風(fēng)吹過白蘋洲。”
三、香零煙雨
洲渚鷗迷碧草香,尋幽竹徑水風(fēng)涼。
一湖綠鏡侵山色,幾道紅墻照佛光。
蓬島鸞鳴丹桂樹,觀音家住白云鄉(xiāng)。
歸舟點(diǎn)點(diǎn)煙波里,柔櫓聲聲動夕陽。
注:“香零”:即香零山,位于永州古城區(qū)茆江橋瀟水河心。香零山是一片天然石磯組成的小島,東西寬約20米,南北長15米,是瀟湘百里平湖風(fēng)光帶核心景點(diǎn)。清同治二年,在小島上修建了觀音閣,因年久失修,樓閣破損,2005年當(dāng)?shù)卣畬⒂^音閣修葺一新。或若春漲之季,小島如水出芙蓉,青翠欲滴;或若雨后日出之時,長虹臥波,煙鎖翠微,舟揖出沒,若隱若現(xiàn),讓人撲朔迷離。唐代詩人柳宗元詩云:“日出洲渚靜,澄明晶無垠。雙江匯西奔,詭怪潛坤珍。孤山乃北畤,森爽棲靈神。”
四、山寺晚鐘
幽奇梵剎見清真,竹影禪風(fēng)卷俗塵。
云徑斜穿通境界,佛光流溢謁金身。
瀟湘江上千行雁,蘋島洲頭一釣綸。
歲月滄桑山寺老,鐘聲悠遠(yuǎn)古城新。
注:“山寺”:即高山寺,原名法華寺,位于永州市零陵區(qū)東山。始建于中唐,因寺廟規(guī)模大,臨夜擊鼓鳴鐘,聲響全城,故名“山寺晚鐘”。現(xiàn)僅存“大雄寶殿”及武廟各一座。武廟的四根青石柱,浮雕石龍,栩栩如生,寺外松竹掩映,因地勢至高,可一覽全城。宗稷辰《永州府志》載:府城地形高下起伏,岡阜繆繞,郁然聳城之中者,高山為最,聯(lián)亙于城東隅,故又名東山。
五、澹巖秋月
賢泉漱石發(fā)清幽,仙女凌波縹緲游。
天上吳剛修玉斧,洞中蟾兔仰星樓。
蛇鄉(xiāng)虎落疑千慮,竹海云開散九愁。
莫道江南蠻雨地,一巖一水也風(fēng)流。
注:“澹巖”:又名澹巖山,位于永州市零陵區(qū)城南約12公里的富家橋鎮(zhèn)澹巖山腳下,此鎮(zhèn)有“異蛇之鄉(xiāng)”和“魚米之鄉(xiāng)”的雙重美譽(yù),四圍峰巒疊聳,松竹繁茂,田園風(fēng)光,十分秀麗,每當(dāng)荷花初放時節(jié),香氣四溢,傳說花仙子何仙姑,就誕生在這秀美的山村何仙觀。北宋黃庭堅作《題永州澹山巖》詩,最后一句寫道:“永州澹巖天下稀”。使得澹巖聲名鵲起,慕名游客往來不絕,淡巖巖內(nèi)有宋至清代石刻200余方。清嘉慶年間蔣濂有詩極贊斯巖:“水石從來數(shù)永州,澹山風(fēng)景更清幽。洞懸碧落云千縷,樹掛黃昏月一鉤。”
六、愚溪眺雪
綠陰遮掩竹城花,紅雨頻催百草芽。
溪谷幽情觀雪石,畫橋飛絮釣金沙。
八愚詩韻東流逝,三絕碑芒北斗斜。
十里煙波搖月色,瀟湘不愧柳侯家。
注:“愚溪”:原名冉溪,位永州古城西南,東流入瀟水。唐柳宗元謫居于此,改其名為愚溪,以托溪明志,諷喻世態(tài)。同時把冉溪附近的丘、泉、溝、池、島和一亭一堂,都冠以“愚”字,叫做“八愚”,并作《八愚詩》和《八愚詩序》刻于溪石。傳說柳宗元定居愚溪后,看到愚溪水渾濁,便帶領(lǐng)當(dāng)?shù)孛癖娦拗虊沃嗡瑥挠尴幇l(fā)源地——戴花山、大古源、小桃源沿水道修筑了72道堤壩,歷盡千辛萬苦,感動了蒼天,從此,愚溪兩岸竹翠柳綠,溪水澄清,游魚肥美,溪底及兩岸的石頭,都變成了白色,當(dāng)?shù)匕傩瞻延尴Q為“玉石港”。
綠天蕉影
禪鐘幾度入云層,塔寺傾頹不可登。
筆冢荒涼傷魄夢,硯池離坼蔓蘿藤。
昏昏暮色千秋月,漠漠煙舟數(shù)點(diǎn)燈。
遙想當(dāng)年春雨夜,芭蕉狂墨醉詩僧。
注:“綠天蕉影”:即綠天庵,原名清陰庵,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草圣懷素出家修行,種蕉練字之所。據(jù)記載,懷素練字十分勤奮刻苦,每日黎明即起,研墨揮毫,貧而無紙,便摘蕉葉練字。于是,其寺旁空地遍種蕉樹。數(shù)年后,蕉葉颯颯,綠波浮動,染綠天空。他便將清陰庵改為“綠天庵”。《零陵縣志》載:綠天庵清咸豐壬子年(1852)毀于兵,同治壬戌年(1862)郡守陽翰主持重建。原有正殿、后殿各一座,上為種蕉亭,左為醉僧樓,有懷素像。庵后一處刻有“硯泉”二字,是懷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筆冢”,懷素寫禿了的筆都埋于此。庵正北七十余步有墨池,是懷素洗硯處。隨著歲月流逝,這些歷史陳跡,皆已不見。如今僅有一塊《千字文》碑,存永州城內(nèi)高山寺后面。懷素書法留有《自敘》、《千字文》碑帖,現(xiàn)存永州。李白有詩贈懷素:“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dú)步”之贊譽(yù)。
八、恩院風(fēng)荷
擬作慈恩院里游,風(fēng)荷香遞古城幽。
云移圖畫丹青樹,月照池亭紫翠樓。
桑野思耕尊德業(yè),堯夫遷謫酌鴻猷。
蒼梧不愧威靈地,天下吟船系永州。
注:“恩院風(fēng)荷”:即碧云池,又名東湖。清代群玉書院舊址,今為永州市三中所在地。唐刺史李衢曾在此修建芙蓉館。宋范仲淹次子范純?nèi)剩ㄗ謭蚍颍喚佑乐輹r,常在這里游覽。宋張栻在此建“思范堂”、“碧云庵”,其后兵燹久廢。清康熙甲子年(1774年)重建,以祭祀范宣公(范純?nèi)?。并建“洗甲亭”。碧云池呈“中”字形,水清如鏡,架石為橋。每當(dāng)夏日秋月,荷花盛放,風(fēng)搖荷影,香氣馥郁,清新宜人。
時間:2024-11-30 作者:校園文學(xué)網(wǎng) 來源:校園文學(xué)網(wǎng) 關(guān)注:
詩詞推薦
- 縹緲游
- 巖洞幽奇世代傳,零陵城郭景澄鮮。
- 11-30
- 何處飛花
- 何處飛花入柳塘,誰家燕子送春光。
- 11-30
- 珍貴的歡聚
- 那場歡聚,是同學(xué)友誼的體現(xiàn)
-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