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我不真誠
今天吃飯的時候,偶然聽到母親說了這么一件事,是以指責妹妹的口吻講出來的,事情大概是這樣的,在外面玩的時候,妹妹趁母親沒注意,去買了一包零食吃,當時她的一位同學也在,后來不小心露出的痕跡,被母親發現了,于是母親就問她,是不是吃零食了,妹妹卻沒有承認……按照母親的邏輯,這絕對是該批評、教育的,因為如此不誠實會讓妹妹的同學覺得她是一個沒有誠信的人。
道理是沒錯的,誠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優秀品德,對此我絕對贊同,然而這件事真的就僅此而已嗎?會不會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又是否還有值得思考的東西?答案,也當然是肯定的。
當時的場景,妹妹為什么會選擇說謊?為什么不敢說真話?她的內在動機是什么?很簡單,不夠信任+恐懼+內在壓力。
首先是不夠信任,她不相信母親能接受自己這樣的行為,因為母親是個性子很暴躁的人,對于自己不認同的事情,就一定會大發雷霆,而且沒有任何可以回旋的空間,可以說,我們做了她不認可的事情,一但被她發現,我們就慘了。妹妹不相信她能理性的,緩和的和自己溝通,所以說,這暴露了她心中對于母親的不信任。
第二點,害怕,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她害怕母親會打罵她,害怕母親知道后會不喜歡她,害怕失去母親的肯定和認同。
第三,是內在壓力,因為我們家,管的是非常嚴格的,我們做子女的,和誰聊天,或者在用手機,都會遭到接二連三的審問,我們也很少像其他孩子一樣,可以自由、安心的和家人傾訴心事,因為他們經常并不考慮我們的感受,也不會真的去幫我們分析、解決問題,而是會用自己的邏輯來批判,說:你怎么可以這樣想!你真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你這孩子壞透了!
再然后就是長篇大論,而且根本與事情沒關系的那種:我為你付出了多少?你卻還如何如何?你看看人家某某,再看看你……
時間久了,我們自然,也就沉默了,更多的時候,明明想表達,但是知道,不說可能還好,說了幾乎肯定會更糟糕,所以,再次選擇沉默。
不只是妹妹,連我都是,可以說,我特別贊同一句話,如果我的生命里沒有遇到那些良師益友,我可能早就和許多無法承受各種壓力選擇結束生命的青少年一樣了。
那么妹妹的動機是什么?是為了說謊嗎?是為了騙人好玩嗎?是不知道誠信的重要嗎?不,當然不是,她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這些道理早就懂,那是為了什么?她只是在保護自己啊!因為在母親面前,她不覺得自己是被傾聽的,所以她可能永遠不會選擇,主動的,勇敢的說出關于自己犯錯的真相……
類似這樣的事情,我相信你也一定或聽到或看到,又或者親身經歷過很多,包括我也是,我們可能為自己不被信任而苦惱,可能因受到欺騙而憤怒,或者,總是很難與人建立起親密的關系,我建議你,先不要盲目指責對方如何如何,而是反過來試著反思自己,是不是我們自身的某些態度,或者我們的某些言行,乃至我們對待人家的方式,是不是讓對方覺得有距離感?是不是有不值得信任,或干脆沒辦法信任的感覺?會不會讓對方覺得被束縛,不自由?站在另一個角度,你自己,愿意在擁有這樣態度,這樣言行,這樣待人方式的人面前,選擇真誠呢?你是否愿意勇敢的表達自己?你是否愿意,被這樣的人傾聽?你認為,這樣的人會傾聽你嗎……
其實你要知道,很多時候不是我不夠真誠,只是在你面前,我不敢真誠,而已呀!
時間:2024-12-25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日記推薦
- 生活中的小故事《指月》
- 如果時機不合適,你一句都不必講,講了也白講,真的,如今對于這一點我算是體悟到了。
- 12-25
- 不再見
- 七月七日星期二,今天我的心情很復雜。從初一到現在,竟然過了五年。
- 12-25
- 冬至
- 《冬至日記》
今日是冬至,一年之中黑夜最長而白晝最短的一天。清晨醒來,便感受到了窗外那透骨的寒冷,似乎連
- 12-23
- 畢業
- 時間像冷酷無情的人,他在老人的嘆息中走過,在新生嬰兒的啼哭聲中走過,他從未停下腳步.........
-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