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悟500字
【第1篇】
曹操之我見------讀《三國演義》有感
魯迅先生說:“讀書須博覽群書,才可博采眾長。”我們不僅要讀課內書,還要多讀課外書。在這個暑假,我又將《三國演義》拿出來,和爸爸媽媽一起拜讀了一遍,再次從歷史這道甘泉里汲取知識,也讓我對《三國演義》這本書有了更深的理解,而隨著我的成長,每一次讀它,都有著不一樣的感受,盡管里面還有很多我不能理解的情節,這可能就是名著的魅力吧!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期數百年間魏蜀吳三國引發的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懸的歷史故事,從桃園三結義到三分歸一統,羅貫中用小說的方式記錄下用無數英雄豪杰的智慧、生命譜寫的歷史。書里有許許多多性格鮮明的代表人物,而我最喜歡的還是曹操,是不是有點另類?他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雖然很多人說曹操陰險狡詐,但是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覺得他有勇有謀、禮賢下士,表面奸詐、狡猾,實則雄才大略,在官渡之戰中,他以少勝多力挫袁紹;他老練沉穩、樂觀豁達,雖然在赤壁之戰中輸得灰頭土臉,幾乎全軍覆沒,但他仍然仰天大笑,并安慰將士“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心想帶將士們安然回家,而每當此時,我就想擁有一臺時光穿梭機,帶我回到三國時期,去助曹操一臂之力。當然《三國演義》里面除了我喜歡的曹操,還有很多被作者刻畫得淋漓盡致的人物,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情有義的關羽、智勇雙全的姜維、扶不起的阿斗等,舉不勝舉。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不禁感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讓我知道無論身在何處,身處何時,都要擁有遠大的志向和崇高的信念,也要為之奮斗不息,正如曹操《龜歲壽》詩中所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第2篇】
今天,我讀了一本有趣又殘酷的書,它叫《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東漢末年有個部落秀才叫張角,他見人民怨恨官府,想聚眾起義,當消息傳到洛陽的時候,靈帝才慌了,去各郡縣招募兵馬來抗敵,董卓死后,世界分成了三國:蜀、魏、吳。后來,關羽、張飛、劉備死后諸葛亮、姜維也接二連三的死去,后來三國歸晉,司馬炎一統天下,兵戈暫息。
讀《三國演義》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戰場的殘酷,統治者爾虞我詐,將士們赤膽忠心,作者將每個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而三國人物中,我最喜歡那位有九尺高,胸前長須飄飄,臉色像紅棗一樣,生就一雙丹鳳眼,兩條臥蠶眉,相貌非常威武雄偉的關羽。他不同于那莽漢子張飛,不同于能夠遠籌帷幄的諸葛亮,他不同于那以仁義征服人心的劉備。
關羽,字云長,他在桃園結義后,策馬橫刀,馳騁疆場,征服群雄,輔佐劉備完成三分大業,他輕撫長髯,提刀上馬,片刻間,華雄人頭落地,杯酒尚溫,他赤裸臂膀,手執棋子,面容平靜,竟一點看不出華佗正在為他刮骨療毒,他騎上赤兔馬,手提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霸氣非凡,他單刀赴會,不露懼色……他戎馬一生,忠義一生。
余秋雨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關羽的悲劇,又蘊含多少滄桑的感傷和無盡的蒼涼了啊。
時間:2023-04-06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讀后感推薦
- 中國古代神話讀后感400字
- 暑假,我讀了《中國古代神話》。這本書內容精彩,人物形象鮮明。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叫《鯉魚跳龍門》
- 04-05